第3章 影缕出鞘,祸水东引!(2 / 2)

深夜的紫宸殿灯火通明,二皇子凤砚跪在地上,脸色煞白,连声辩解:“父皇明鉴!儿臣与那刺客绝无半点干系!这定是有人蓄意栽赃陷害!”

龙椅之上,皇帝萧阙的面容隐在阴影里,看不出喜怒。

他听着凤砚声嘶力竭的辩白,既没有安抚,也没有动怒,只是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冰冷语调,淡淡开口:“传朕旨意,彻查东宫所有侍卫名录、近一月出入记录,任何人不得疏漏。另外,着仵作再次验尸,务必仔仔细细,连一根头发丝都不能放过。”

这番反常的严厉,让凤砚的心沉到了谷底。

父皇,竟是真的怀疑他了!

而此刻,风暴中心的凤仪宫偏殿,却是一片静谧。

凤无涯依旧卧床不起,汤药一碗碗地喝,脸色一日比一日苍白,仿佛随时都会香消玉殒。

然而,在无人看见的角落,她微闭的双眸之下,整个皇宫的动态却如一幅画卷般在她脑海中清晰展开。

她通过影缕的“眼睛”,看到心腹崔九娘在御花园的假山后,与一名行踪诡秘的黑衣人交换了一个小小的纸卷,那黑衣人腰间的令牌上,刻着一个极小的“师”字——太师府的暗探。

她通过影缕的“耳朵”,听到萧阙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时,对着心腹大太监低声自语:“此女心机深沉,已然不可控,待时局稍稳,须另择时机更替……”

听到这句话,凤无涯的心没有一丝波澜,只有愈发刺骨的寒意。

看,这就是她的夫君,大周朝的天子。

在他眼中,她从来不是妻子,只是一枚暂时有用,却随时可以弃掉的棋子。

很好,真的很好。

三日后,大朝会。

验尸官在百官面前当庭呈报,声音在金銮殿上空回响:“启禀陛下,经反复查验,在刺客鬼喙体内破裂的气海残迹中,确实发现了微量‘青鸾暖麝’之粉末。此物,确系凤砚殿下生母旧部所贡,仅限东宫使用!”

话音落下,满朝哗然!

凤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如死灰。

人证物证俱在,他百口莫辩!

“孽子!”萧阙龙颜大怒,猛地一拍龙椅,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虽然碍于国本,他没有当场下旨废黜太子,但惩罚依旧严厉得惊人:“二皇子凤砚,治下不严,用人不明,险酿大祸!着削其两成封邑,禁足东宫三月,闭门思过!”

圣旨一下,朝中风向骤变。

那些原本依附于东宫的墙头草大臣们,纷纷开始与二皇子划清界限,另寻出路。

凤砚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在这短短三日之内,便已土崩瓦解近半。

当夜,凤仪宫偏殿内烛火摇曳。

凤无涯终于坐起身,她依旧穿着素色的寝衣,但那张苍白的脸上,一双凤眸却亮得惊人,犹如暗夜里最锋利的刀。

她手中把玩着那支看似平平无奇的断裂玉簪,一缕微不可查的黑气自簪身溢出,在她指尖缭绕,那是影缕归体,正在无声地汇报着它白日里在朝堂上下所见所闻的一切。

听完汇报,凤无涯的唇边绽开一抹极淡、却极冷的笑。

“一个刺客,换掉半个东宫势力……还不够。”她轻声自语,眸光穿透窗棂,望向深沉的夜色,“但,这才刚开始。”

话音未落,她指尖的影缕仿佛听懂了她的心意,倏然一动,再次化作一道肉眼难辨的黑影,悄无声息地穿过窗户的缝隙,掠过高高的宫墙屋檐,没有丝毫停顿,径直朝着京城另一个权势滔天的府邸——太师府的方向,闪电般潜去。

窗外,肆虐了半宿的风雨不知何时已然停歇,唯有湿漉漉的檐角还在滴答着水珠,敲打在青石板上,发出空寂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