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画师惊劫 > 第193章 兰亭曲水续流觞

第193章 兰亭曲水续流觞(1 / 2)

离开临安,如同逃离一座巨大的、正在缓慢沉没的坟墓。身后的城池在视野中逐渐缩小,最终被低矮的丘陵与弥漫的晨雾吞噬,但那无形的、名为亡国的重压,却如同附骨之疽,紧紧跟随着每一个幸存者的脚步。

江疏影与阿阮沿着乡间小路,向着东南方向的越中跋涉。为了避开可能出现的蒙古游骑和溃兵,她们不敢走官道,只能穿行于田野、山林与荒芜的村落之间。初春的江南,本应是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时节,但战火的阴影早已提前降临。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许多村庄十室九空,屋舍被焚,田地荒芜,路边不时可见倒毙的饿殍与被杀戮的百姓尸体,无人收殓,任由乌鸦和野狗啃食。偶尔遇到几个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幸存者,也只是惊恐地看她们一眼,便迅速躲藏起来。秩序已然崩坏,人性在生存的极限下经受着残酷的考验。

江疏影腿上的旧伤和身上多处伤口,在污水浸泡和连日奔波下,开始发炎红肿,传来阵阵灼痛。阿阮的情况稍好,但也疲惫不堪。两人依靠着星槎先生留下的少许伤药和阿阮在野外辨识草药的本事,勉强支撑。

“江姑娘,再坚持一下,快到山阴县了,兰渚山就在那边。”阿阮搀扶着步履愈发沉重的江疏影,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一片青黛色山峦。

兰渚山。因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名动天下的文化圣地。昔日文人雅士在此曲水流觞,吟咏唱和,是何等的风雅与逍遥。而如今,她们却要在这片承载着华夏文脉的土地上,寻找一个名为“归舟”的、可能决定着最后抵抗力量存续的秘密据点。

命运的讽刺,莫过于此。

越靠近兰渚山,气氛似乎越发紧张。她们遇到了几拨行色匆匆、携家带口向南逃难的人,从他们惊恐的只言片语中得知,蒙古的先锋骑兵已经逼近绍兴府城,府城虽未像临安那样迅速陷落,但也岌岌可危,许多官员和富户早已闻风先逃。

这消息让江疏影的心更加沉重。如果绍兴也沦陷,“归舟”还能安然存在吗?

她们不敢进入府城,而是按照星槎先生的遗言,绕行至兰渚山南麓。这里山林幽深,溪流纵横,远离官道,显得格外僻静。

寻找“归舟”并非易事。星槎先生只留下了模糊的指向,并无具体位置。两人沿着山脚溪流,仔细搜寻着任何可能的人迹或暗记。疲惫、伤痛和渺茫的希望,如同三座大山,压在心头。

日头偏西,就在两人几乎要绝望之时,阿阮忽然在一处溪流转弯的巨石下,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刻痕——那是一个简化的舟形图案,旁边还有一个几乎被苔藓覆盖的、小小的“晏”字!

晏?晏几道?!

江疏影心中一震。难道这里与晏几道有关?那个在临安城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的男人?

顺着刻痕指示的方向,她们沿着一条几乎被灌木完全掩盖的小径向山林深处走去。小径蜿蜒向上,越走越偏僻。约莫一炷香后,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处隐藏在群山环抱中的小小谷地。

谷地之中,竟有一片修葺整齐的竹林,林间隐约可见几间雅致的竹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清澈的山溪蜿蜒穿过谷地,溪畔摆放着一些光滑的石头,其布局……竟隐隐暗合**曲水流觞**之意!

这里有人!而且,绝非普通山民!

两人警惕地停下脚步,隐身在竹林边缘。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无波的声音从竹舍方向传来,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既然来了,何必藏头露尾?”

声音熟悉!正是晏几道!

只见晏几道从一间竹舍中缓步走出,依旧是一身素色衣袍,神情淡漠,仿佛外界的天翻地覆与他毫无干系。他手中甚至还端着一只小小的、冒着热气的陶杯,像是刚刚在品茗。

“晏先生?”江疏影与阿阮对视一眼,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