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与他周旋的同时,只要把经济搞上去,沙瑞金就很难交代了。”
祁同伟的思路很明确,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执行起来并不复杂。
真正的难点在于落实——无论是大风厂事件的处理,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必须做出实绩,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不过,祁同伟对此很有信心,毕竟这些事是他的专长,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游刃有余。
此时的高育良深感欣慰。
在他看来,如今的祁同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自己。
他确信,祁同伟已经跻身未来高级干部的候选名单。
这样的成长,离不开高育良长期的言传身教。
此时的祁同伟,才算是真正出师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祁同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视野,何为能力。
尽管如此,高育良还是提醒道:“同伟,你的思路很好,但关键还要掌握好尺度。”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的较量始终基于一个前提:
是理念的碰撞,而非个人的对立。
我们唯一的目标,是让汉东变得更好。
一切行动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其他皆是次要。
你必须时刻谨记这一点,
唯有如此,
才能在未来工作中不落人话柄。”
高育良的提醒来得正是时候。
理念之争,而非私怨之争。
只要把握住这一点,
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这就是现实。
这也是官场生存的重要法则,高育良多年政治生涯的凝练总结。
可谓精辟至极,而正是这一点,
填补了祁同伟最后的短板。
祁同伟反复咀嚼着这句话,
一时有些恍惚。
然而无人能料,正是这句话,
最终导致沙瑞金的失利,使他遗憾调任体育总局局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省委会议室。
这是祁同伟首次以省委副书记身份参会。
以往虽曾列席,皆是受邀请旁听。
这一次,他真正作为决策层一员,
参与汉东最高决策。
这份殊荣降临在祁同伟身上,
他却表现得格外谦逊。
在场众人中他最年轻,
他主动与每位成员致意,场面颇为和谐。
唯独李达康冷眼旁观,
仿佛祁同伟并不存在。
突然,李达康神色骤变,笑容满面地起身躬迎。
此时沙瑞金正昂首步入会议室。
沙瑞金走进会场时容光焕发,
此刻他的地位才算是真正稳固。
这绝非寻常小事。
他赴任汉东的使命就是处理赵立春问题,
这在座众人心知肚明。
而这一切,在前天已彻底尘埃落定,
怎能不让沙瑞金心生得意。
为了这个目标,即便授予祁同伟副书记职务,
也在所不惜。
当前形势已大不相同。
汉东众人曾经倚仗的最大靠山已被清除,他们如今便如同无源之水。
对沙瑞金而言,这些人已不再是他的顾虑,他作为书记的权威,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尽管在场众人若联合起来,或许能对他形成压制,但沙瑞金并不担心。
关键在于,这些人已失去靠山。
这一点尤为重要,虽然听起来有些无奈,但官场之中,最看重的就是后台。
若无人在背后支撑,即便一时张扬,一旦有了机会,便会被轻易摆平——现实就是如此。
如今,高育良与祁同伟联手,沙瑞金确实难以正面抗衡。
但只要京城不再有赵立春掣肘,沙瑞金只需申请上级一道命令,便能轻易制约二人。
除此之外,沙瑞金仍有其他把握。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孤身前往汉东。
沙瑞金本身能力过硬,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
尽管沙瑞金外表一如往常,但在场的人都察觉到,这位书记此刻确实有些不同。
至于具体为何,大多数人看不透。
真正了解内情的,只有高育良和祁同伟两人。
祁同伟作为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从大风厂事件到抓捕赵瑞龙,再到涉及赵立春的一系列事务,他都亲力亲为,因此对全局了如指掌。
若非亲身参与,也无法了解得如此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