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2)

他却浑然不知,早在祁同伟从汉东出发之前,

就已经知晓了真相。

来到京城之后,

李部长更是当面交代,告诉了祁同伟实情,

并让他从中斡旋、争取利益。

而这一切,李书记都毫不知情。

此刻的祁同伟当然不能表露出来,

反而一脸郑重地看着李书记说道:

“李书记,请您指示。

我也隐约感觉到缅北事件的背后

有国内的影子,但我看得并不清晰。

我接触得太少,只能模糊感觉到一些。

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掌握了答案,

实在让我惭愧。”

祁同伟这轻描淡写的几句恭维,虽无实际作用,

却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态度——

那就是我祁同伟唯您马首是瞻。

别的不说,就眼前这件事,

您是我上级,我听从您的指挥。

就这么简单。

此刻的祁同伟,

仿佛无师自通,将这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

演绎得淋漓尽致,不经意间展露无遗。

身为国家高层,李书记自然能读懂祁同伟的情绪波动。

不过他并未点破,只淡然一笑,说道:

“缅北集团的问题,国家一直在追查。

这些年来,他们发展迅猛,武器装备主要来自我国。

九年前起,大量诈骗分子依附缅北武装势力,实施诈骗集资,更毒害我国公民,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国家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也需要一个有担当、有信仰的人站出来。

祁同伟,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次缅北核心人员全部入京,经过审讯,我们查出了幕后黑手——原汉东书记赵立春。

他通过女儿赵瑞霞,为缅北集团更新武器装备,而缅北则回报以巨额利益,导致国内资金大量外流。”

“仅赵立春一家,涉案金额就接近千亿。

此外还有数千亿不明资金,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却被不法分子窃取。”

“如今真相大白,祁同伟,我正式代表组织任命你为此次抓捕行动的总指挥,全权负责所有抓捕工作。

这是委任书。”

说话间,李书记递过一份文件。

文件上的印章,让祁同伟心头一震。

担任总指挥的任命虽不罕见,但此次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他一时竟看愣了。

李书记看着他,只是淡淡一笑。

他想起自己初次见到这枚印章时的反应——当名字出现在这印章之下,便是国家的最高认可,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潮澎湃。

此刻的祁同伟,真正走进了高层的视野。

尽管只是一枚棋子,也足以自豪。

多少农民的儿子能走到这一步?几乎不可能。

走到这里,本身就是奇迹——是他们的奇迹,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奇迹。

祁同伟,正是这样的奇迹。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迅速定了定神。

祁同伟略带歉意地朝李书记笑了笑,解释道:“李书记,真不好意思,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自己的名字和公章并列,一时有些出神,请您理解。”

李书记闻言连连摆手,表示感同身受。

尽管他出身于干部家庭,但面对这份殊荣时的心情并无二致——任谁初次经历这种场面,都难免心潮起伏。

他不仅完全理解祁同伟的反应,更对这位同僚心生敬佩。

毕竟李书记能坐在今天这个位置,多少借助了父辈的余荫,而祁同伟却截然不同。

他是真正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甚至没有选择便捷的高校晋升通道,而是从最艰苦的乡镇起步。

这段逆袭经历堪称传奇,放眼全国也鲜有先例。

正因如此,李书记对祁同伟始终保持着特殊敬重,这与对待沙瑞金的态度有着本质区别。

“同伟,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李书记语气恳切,“这里没有外人,你作为总指挥应当独立决策,我们绝不干涉。”

这番表态让祁同伟深感意外。

上级完全放权在体制内实属罕见,毕竟微操管理向来是常态。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祁同伟深知必须交出合格答卷——即便陈部长许下再多承诺,一旦出现问题必然无人担责,这即是现实的游戏规则。

略作思忖后,祁同伟正色道:“李书记,我认为此事应当公开处理。

建议在正常工作时段对赵立春采取调查措施,通过阳光执法彻底铲除这个毒瘤。”

我国对腐败分子绝不姑息,无论面对怎样的诋毁都毫不动摇。

所有涉案人员均被依法逮捕并对外通报,接受社会监督,向世界彰显国家的自我净化决心。

无人能阻挡国家前进的步伐。

时代洪流奔涌,谁也无法阻拦!

听到祁同伟的话,李书记赞许地点头。

他随即击掌示意,十余名身着西装的平头青年走入办公室。

“同伟,这一切就托付给你了。”

172 发改和国资凭什么上你的船

祁同伟身着副总警监制服,带领几名平头青年走下车。

场面庄重而宏大。

此刻他心潮翻涌——未曾想到自己竟会扮演这样的角色,成为带走赵立春的执行者。

前世赵立春落网时,他竟全然不知,仍试图联系对方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