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2 / 2)

进度迟迟上不去,

钟小艾看不下去,便直接快刀斩乱麻。

全数处理妥当后,高育良见状……

也无话可说。

毕竟他将钟小艾安排在此位,

已尽了全力,仅存的一点私心

留给了陈清泉,可陈清泉却不懂珍惜。

白白浪费这机会,高育良也无从责备。

自己人不争气,实在无奈。

只能说是委屈了其他人,仅此而已。

不过此事也让高育良对陈清泉彻底失望。

若非特殊机遇,高育良不会再想起此人。

尽管高育良作此想,祁同伟却仍看不下去。

实在无法坐视,他站了出来。

他一直想寻个时机,点醒这位老友。

今日陈清泉,算是自己撞到了枪口上。

此刻听着祁同伟这番话……

陈清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高育良的心思他看得明白,却又无可奈何。

他清楚这是个机会,可自己就是迈不出那一步。

想到这儿,他脸上浮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望着祁同伟时,陈清泉神情间也带着几分失落。

随后,他语气愧疚地开口:

“同伟,你是知道的,我一直在法院工作,一辈子都在和法条打交道。

当初育良省长调我走,也是看中这点。

我做秘书那会儿,要不是你拉我一把,恐怕早就完了。

现在,别的我也不多说,只觉得愧对老师。

可这些事,我确实不太懂,怕给老师添乱,始终不敢贸然接手……唉。”

陈清泉这一声叹气,让祁同伟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此刻的祁同伟,心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他终于体会到高育良当初面对陈清泉时的心情——

那种恨不得把他脑子打开、把道理灌进去的冲动。

可终究,一切徒劳。

不过,祁同伟的布局仍少不了陈清泉的协助。

即便是块烂泥,此刻也得牢牢贴在墙上,不能掉下来。

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力不济,却仍能居于高位的原因。

眼下,祁同伟就陷在这样的困局里。

停好车后,两人并肩走进汉东省高院。

一路上遇到的人都躬身向祁同伟问好。

这里的院长由政法副书记兼任,钟小艾虽已是副部,却仍不是副书记,足见老院长的资历之深。

而祁同伟作为政法书记,在高院自然备受礼遇。

祁同伟边走边点头回应,抽空侧过脸对陈清泉低声说道:

“老陈,别的不多说了。

这次不为别人,就当是帮我。

你得好好表现。

我可是拉下脸把你塞进高院的,这是你的老本行——

务必把握住。”

听到这话,陈清泉心头一热。

到了这个地步,祁同伟竟还愿意拉他一把,

他百感交集,一时难以言表。

陈清泉郑重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法院的老院长站在窗边,目光落在楼下的祁同伟身上,眉头不由得一皱——他还是来了。

高院院长冯翔是位资历深厚的老人,在这个位置已任职多年。

几番权力更迭,他始终稳稳立住,从赵立春时期到沙瑞金时代,皆是如此。

平日里他深居简出,毫不张扬。

高育良刚担任政法书记时,冯翔已是院长。

多年来,高育良从未想过调整高院人事,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他对这位冯院长始终怀有敬意,祁同伟也深知这一点。

当年提拔陈清泉担任京州中院院长时,高育良还专门征求过冯院长的意见。

虽然冯院长看似并不在意,但陈清泉后来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严格督促。

这位老院长训起人来毫不留情,用的是老一辈的教育方式,至今让陈清泉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正因为此,陈清泉才请祁同伟来为自己壮胆,没想到祁同伟却也代高育良训斥了他一番。

不过陈清泉反而觉得这样挺好,至少说明自己背后还有人关心。

至于是否被利用,他并不在意——若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那才更可悲。

因此他在祁同伟面前总能放松自如。

祁同伟站在老院长办公室门前,深深吸了口气。

这是他第二次见这位老院长。

上一次是他被授予法官职位时,老院长亲自为他主持仪式。

那时他并未多想,此刻却难免有些紧张——毕竟此时的局面,已与往日不同。

祁同伟如今已是政法书记,算得上是这位老院长的直接领导。

但他心里依然缺乏底气,体制内便是如此。

不仅看职位高低,还要论资历深浅。

眼下的情形正是这样,老院长的资历远非他能及,同样是副部级,且在这个级别上已待了多年。

这样的差距让祁同伟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不过那感觉转瞬即逝,在他推门进去的刹那便烟消云散。

“老院长,我来看您了。”

戴着老花镜的老院长怔怔地望了祁同伟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