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达康提到的那些,
杨志当然清楚,甚至光明峰特区的申报,
正是由他转报处理。
他们发改部门负责此类事务,
他自然也了解李达康这个人——
称得上是个传奇。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
多数人只想着建开发区炒地卖房,
真正推动经济特区的,少之又少。
而李达康,就是那个敢率先吃螃蟹的人。
不得不说,这个项目一旦成功,
李达康的省长之位,也就稳了。
:
这几乎是大家的共识了,但这个人是个官。
而且他这个官还和别人不太一样。
他这个官,完全是因为自己工作太拼命才当上的。
虽然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杨志心里明白。
李达康是个不好对付的对手,他还是伸手和李达康握了握。
轻轻晃了两下,语气感慨地说:
“李书记,久仰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
“您的名字,在京城也是如雷贯耳。”
“您那个经济特区的项目,还是经我手转交的。”
“思路确实很好,让人耳目一新。”
“一直想找机会来拜访您,今天一见,”
“您这工作状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开眼了。”
杨志毕竟是在发改这样的大单位历练出来的,很懂说话的艺术。
李达康刚才的态度明显是对他们有意见。
但他不能计较这些,他的任务是完成工作。
其他都不重要,这才是关键。
他看得很清楚,所以特意提起经济特区的事,想引起李达康的注意。
果然不出所料,李达康眼睛一亮。
他没想到眼前这人竟然了解他的项目。
李达康脑子一转,立刻想通了。
这一切都要经过发改审批。
他的特区项目,正是归发改管。
这么一想,他心里就明白了。
李达康也不是一般人,自然看得出杨志说这话的用意。
是想借这件事让他稍微配合些。
但李达康怎么会让他轻易得逞?也装作惊喜地说:
“您也知道这个项目?我真没想到。”
“在发改那边,我的项目还能引起关注。”
“您这次来,是不是来考察这个项目的?”
“快请坐,别站着说了。”
“小李,过来泡茶。”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看茶。”
说着就拉着杨志坐下。
此时此刻,杨志在他眼里比亲爹还亲。
毕竟他项目的生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前这个人。
虽然不能直接批复,但只要能帮忙说几句好话。
效果就大不一样,他太清楚了。
所以他现在格外客气。
虽然这正是杨志想要的效果,但李达康这前倨后恭的态度。
还是让他有点难以适应。
不过杨志并未被李达康的话带偏,也未落入言语的圈套。
“李书记,您的项目还需要上级批复,上面事务繁多,您也知道,我们不好催促。
不过您放心,我回去后会尽快跟进,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我们这次来,主要是调查一些事情,还希望李书记配合。”
李达康闻言,满口应承,毫无犹豫。
他心里清楚,这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若不是对方提及经济特区的事,李达康绝不会这般好说话。
他素以狡黠着称,不是易与之辈。
杨志正是以经济特区为由头,才让李达康不再兜圈子,否则,怕是半天也谈不到正题上。
“李书记,这是我们在新大风厂与厂长的谈话记录,请您过目,之后我们再进行询问。”
一听到新大风厂,李达康心头就有些不快。
大风厂的事让他颜面尽失,费力不讨好。
陈岩石不知为何隐退,不再出面,而郑西坡又借沙瑞金之势,市里只好协助他们办起了新厂。
李达明知这其中存在隐患,但因沙瑞金的关系,未加在意。
如今发改部门的人找上门来,李达康顿觉不妙。
这些发改人员显然有备而来,直接去了大风厂了解实情。
他翻开谈话记录一看,这哪是谈话记录,分明是他李达康的违规证据——直接批地、政府拨付补偿款,字字句句都似要将他置于死地。
看得李达康牙根发痒,尤其看到郑乾这个名字,他暗暗记在了心里。
尽管当初他已做了应对,但此刻面对这些内容,李达康仍感不适。
毕竟,如今大风厂的一切,都是他一手推动促成。
而今倒好,随便谁来一问,就全都抖了出来。
这还只是发改部门,若是更高层级的部门介入,他李达康还如何坐得稳这个书记位置?怕是早就提前退场,哪还能坐在这里。
杨志观察着李达康的神色,心中暗暗点头。
李达康面对危机时的沉稳姿态,确实值得学习。
即便泰山崩于前,他依然面不改色,不愧是京州的书记。
这时杨志开口问道:“李书记,那位厂长所说的事情,是否属实?毕竟我们掌握的信息有限,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所以才来向您求证,希望您能坦诚相告。”
杨志这话说得诛心。
若不是在非执法场合,可能说完就要采取行动了。
李达康合上记录,神情依然平静。
他看着杨志,回答道:“这份记录大致属实,但有些细节不够全面。
当时大风厂的对接人是工会主席郑西坡,并非那位厂长,他可能了解得并不充分。”
听到这里,原本信心满满的杨志也略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