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2)

一个检察院,竟这么多事、这么复杂。

我不敢想象,

老师的省长位置,你的公安厅长职责,

你们面对那么繁杂的局面,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毕竟刚来,想着能多抓一点是一点。

再说,这些事我亲自过一遍,

心里才有数,将来工作才好推动。

而且这本是我的分内事,

一来就全甩出去,

总不太好吧?”

钟小艾在思想上仍保留着小吏的思维方式。

即便是一个地方的县长、处级干部,处理这些事情都比她更有章法。

若是换成一个县书记,肯定能更快抓住核心。

这并非钟小艾能力不足。

如果能力真有问题,她也到不了今天这个关键岗位。

那个位置,不是光靠出身就能坐稳的,还得有真本事。

钟小艾的工作能力是够的,只是她看待问题的方式仍有些偏差,未能真正代入当前的角色。

如果给她半年时间适应,她自然也能领悟。

祁同伟作为过来人,语重心长地提醒她:“正因为你是新来的,才敢这样放手去做。

等大家熟悉了,工作压力就会全堆到你这里来。”

“就拿公安厅来说,我现在基本放手不管。

大事由我决策,但即便如此,稍不注意,几个副厅长就会把事情推过来。”

“你是检察长,全省检察院你说了算。

除了案件,整个系统的日常运转你也要负责。

可如果事事都亲自处理,什么时候是个头?”

“地方和京城最大的不同,就是放权。

把任务交代下去,既能培养下属,也能明确责任。

你轻松了,才有精力去查漏补缺——这才是你的职责所在。”

“如果只靠埋头苦干就能胜任,那选拔干部也就不必考察领导力了。

这个位置,关键看的正是领导能力。”

“让你抓人事和财务,不是要你大权独揽,而是通过这两项抓手,有效掌控整个检察系统。

你是检察长,不是小吏。”

“你的任务不是处理具体工作——那是下属的事。

你只负责检查他们的成果,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新指令,而不是替他们完成。”

“想了解工作进展,不一定非要亲手处理事务。

走走看看,同样可以掌握情况。

让他们把结果交给你检查,这才是正确的了解方式。

懂了吗,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说这话时,祁同伟的手从她肩头滑下,轻轻落在牛奶杯上,仿佛在掂量这头“老黄牛”的成色。

钟小艾本就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结合最近的体会,她立刻明白了祁同伟话中的深意。

在这个层面,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已经无需过问,只需把握总体方向即可。

否则,为何官员的调动越是高层跨度越大?国企老总一跃成为市长、省长,又是为何?

因为管理的本质始终如一,管人的道理是相通的。

具体事务自有专业人士处理,即便你精通业务,那也不是你该操心的。

上一个因微操出名的人,早已彻底退出舞台。

钟小艾顿时放松下来,没再理会祁同伟,只是闭目养神,口中却说道:

“好了好了,我懂了。

怎么和高老师一样絮絮叨叨的?你年纪又不大,精力倒挺足。

说吧,找我什么事?你可不是那种没事来串门的人。”

祁同伟手中动作未停,反而刻意加重了力道,引得一声娇嗔。

他随即略带不满地回应:

“我是政法书记,视察政法工作是我的职责。

来检察院还需要向你汇报?别不识好歹,我祁同伟在汉东是出了名的狠人,要是惹我不高兴,有你受的。”

钟小艾自然听出他话中的深意。

这种“罪”,她求之不得。

自认识祁同伟以来,她日思夜想的便是这事。

也正因如此,她比谁都更懂他——想或不想,钟小艾心知肚明。

但祁同伟不会单纯为此而来,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她很清楚。

“少来这套,我才不信。

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现在不说,我就当不知道。

等办完正事,我准时下班,谁也别想找到我。”

听她这么说,祁同伟讪讪一笑。

他的作风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身边亲近之人,钟小艾更是如此。

他不再掩饰,手中动作放轻,俯身靠近她耳边低语:

“赵瑞龙已经落网。

他的事你也清楚,证据确凿。”

此刻,我却不希望案子结束得太快。

检察院那边,起诉的节奏不妨缓一缓。

当然,一切都要按程序走。

只是别让人看出什么痕迹,你明白我的意思。

听到这句,钟小艾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这类案子,提起公诉并非小事,方方面面都得权衡。

涉及的关系、法律依据,样样都得顾及周全。

本就急不来。

忽然间,钟小艾像是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