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2)

“老师,其他省份的类似案件中,牵涉到这一级别的并不少见。

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上一次绿藤督导事件,背后不止一个王政。

当时赵瑞龙也曾打电话向我求情。

事情未查清前,谁都不能妄下断言。

法律讲的是证据,不是人品——这是法律的准则。”

好家伙,师徒二人这是直接对上了。

在场众人都看得分明:祁同伟是想借沙瑞金的势,与高育良划清界限,再上一步。

虽然祁同伟已是政法书记,可想再进一步,难如登天。

若沙瑞金不点头,谁也不会允许他往上走。

祁同伟此刻的表现,正是这个意图。

这很合乎常理,毕竟大家想法一致。

关键在于,有的副部和没有的副部完全是两个概念,这种事情不是他们能考虑的。

此时的沙瑞金格外满意,一脸得意地望着高育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仿佛在说:你看,这就是你的学生,只要我招招手,他就来到我这边。

沙瑞金心中甚是得意,仿佛已经彻底将赵瑞龙纳入麾下。

看着徒弟顶撞老师的场面,他感到分外满足。

而此刻的高育良,脸色彻底沉了下来,目光如寒冰般扫视着祁同伟,整个会场的气氛瞬间凝结。

高育良的气场实在太过强大,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十分紧张,生怕这位领导当场发作。

只有李达康依旧笑呵呵的,他心里清楚,这对师徒是在演戏给众人看。

虽然看不透整个布局,但李达康明白这其中必有算计。

若非如此,高育良何必如此牺牲,连师徒决裂的戏码都搬了出来?这绝不简单。

若不是之前在赵立春面前见识过祁同伟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可能就信了这对师徒的表演。

有了那次经历,他再也不敢小瞧祁同伟,更不用说高育良了。

这背后的水深不可测,不是他能估量的。

既然如此,不如静观其变,就当看场戏。

李达康并不在意这些,毕竟与他无关。

他的任务只是发展京州,至于其他事情,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与他何干。

果不其然,高育良发火了:

“说过多少次,工作场合要称职务!再说你一个汇报工作的,轮得到你插嘴?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在座的哪位不是你的前辈?他们还没发言,哪有你说话的份?年纪轻轻就得意忘形,果然不是好事。

你这个没提上去真是万幸,要是真当了,怕是连在座的各位都不放在眼里了!”

祁同伟刚要开口解释,就被高育良打断:

“在这个会议上,你没有主动发言的资格。

你是来汇报工作的,汇报完毕就保持安静,听从在场领导的安排。

明白吗?你不是,没有发言的权力!这不是儿戏,这是省会,是汉东最高决策会议!”

祁同伟,注意你的身份!不是发言多就能上得了位!

我们组织选拔干部,没有这样的规矩!你说再多,这也不是你该插嘴的!坐好,等领导问话!

高育良一番疾风骤雨般的斥责,让祁同伟面红耳赤。

在场众人心有余悸,这位大教授确实有水平,骂人不带脏字,却字字扎进祁同伟心里。

换作是他们,也同样难以承受,更何况这两人曾是师徒。

全场一片寂静,无人出声。

连沙瑞金都觉得有些过火,正想开口,李达康却先出声:

“育良同志,同伟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年轻不懂事,你也不必如此严厉,他终究是你的学生。

大家知道你是爱之深责之切,但也该给他留些空间,以后他会明白的。”

李达康这番话像是顺势助推。

场中只有他看透了高育良与祁同伟之间的戏码,却选择不说破,反倒借机帮了一把。

在众人眼中,这是李达康在展示他的底气——谁都知道他与这两人曾斗得不可开交。

而在高育良和祁同伟看来,李达康是强行在这盘棋中分了一杯羹,给他们送了一份不得不接的人情。

高育良既气恼,也顺势表现出本应有的情绪,蔑视地瞥了李达康一眼,只冷冷道:

“闭嘴,没你说话的份。”

坐在首位的沙瑞金见会议目标达成,心情颇好,最后总结道:

“今天的会议是通报赵瑞龙的问题,也是给大家提个醒,请各位引以为戒。

育良同志的话虽重了些,但同伟你作为学生,也要体谅老师的心情。

会后去道个歉,否则我可不答应。

散会!”

沙瑞金如大家长般把控全局,场面体面收场。

然而在停车场,不少人看见祁同伟追着高育良的车,久久伫立,目送远去。

兄弟们,花花月票打赏全订走一波,求求了!

131 我举报祁同伟(求全订)

“真特么不专业!这种时候还要我回来签字,一群废物!”

刚下飞机,赵瑞龙就骂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