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简直是貔貅转世,
什么都敢贪。
李达康根本不想沾边。
如今整个汉东的矛头都指向赵瑞龙,
这一点他看得分明。
谁都阻止不了这个趋势,此时的李达康
绝不可能接话去保赵瑞龙,他脑子清醒得很。
赵立春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没有说话,
只是将目光转向祁同伟,含笑问道:
“同伟,你来说说,”
“我现在最放不下的是什么。”
祁同伟心念急转,
几乎不假思索地答道:
“在汉东,您最放不下的”
“就是汉东的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是您在掌舵。
我是农村出身,”
“亲眼见证了变化。
或许有人感受不深,”
“但在我看来,如今的汉东”
“和二十年前完全是两个模样。
您的牵挂”
“就在这片土地,您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这里。”
“不牵挂才奇怪。
我说得对吗?”
李达康像看怪物一样盯着祁同伟。
这怎么回事?祁同伟竟会这样应对——
他完全没料到祁同伟会如此回答。
最关键是这话说得干净利落,
不着痕迹地绕开了赵瑞龙的问题。
李达康一时难以接受。
赵立春满意地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李达康一眼。
“达康,这么多年了。”
你还是这样,一到关键时候就畏首畏尾。
要知道,每次坐上赌桌,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根本逃不掉。
既然想赢,就得做好输的准备。
同伟这话说得有道理,但也不全对。
既然他提出来了,我也得嘱咐你两句。”
说着,他将目光转向高育良,含笑问道:
“主政汉东,有什么感觉?
工作也渐渐熟悉了,第一印象怎么样?”
高育良听了,心里不太舒服。
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累,事无巨细都得管。
汉东底子是不差,但发展太不均衡。
就像同伟说的,变化确实大,
可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也更明显。
经济方面先不说,主要是政治思想上,
感觉特别不对劲——到处是人情关系,
办事总想着找熟人、托关系,
根本没有现代化该有的风气。”
赵立春像是早有预料似的,
朝高育良点了点头,说道:
“育良,我懂你的意思。
但你得想清楚,有些事不该你操心,
那是沙瑞金该管的。
你这么想,我能理解,
你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决定了你的视角。
但这样不对。
你是省长,不是书记。
当初我本想让你接书记,
是希望你能工作顺手一些。
阴差阳错,你当了省长。
当省长,就要有当省长的样子,
不越界是底线。
班子和谐,才能事半功倍。
你的任务,是抓好汉东的经济和民生,
思想建设那些,交给沙瑞金。
只有经济与民生,才是你的根本。
当年我大力推动开放,
得罪了不少人,至今还有人说我。
但我从不后悔。
就像同伟说的,
这二十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这是对我成绩的肯定,我很自豪。
只不过因为时间太赶,很多事没来得及做完,
比如你说的贫富分配问题,
我不是没考虑过,
但当时只能先顾发展。”
你现在是省长,要是觉得合适,就从这儿着手吧。
回头我把相关资料交给你。
让你从这里入手,也算是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简单点的路——安安稳稳混完这一届,为同伟铺铺路,然后洒脱退休。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但我相信,你不会这么做。”
此时的高育良一脸郑重。
这样的人物的点拨,不是时常能遇到的。
他心底里确实听进去了。
这些经验,是赵立春几十年从政经历的凝练,
不是街头巷尾随便一个大爷的建议。
正如赵立春所说,高育良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
想真正做出一番成绩。
只是他的方向稍有偏差,没抓住关键。
此时赵立春的一番指导,
让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高育良站起身,恭恭敬敬鞠了一躬:
“老书记,您的点醒之恩,
我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