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兄妹的房子,建筑过程也比较顺利,能不找人的活儿,几个人都自己干,这样好歹可以省下钱。
而兄妹俩的房子面积也不大,房子长十一米,宽七米,分为六个房间,房子的格局出自沈国平的设计。
正门进去是客厅,客厅两侧是东西两间大屋,客厅连通外屋地,外屋地还有后门直通种菜的后园子,而外屋地的东西两侧,则是两间面积不过七八平米的小屋子。
别看这两间小屋面积不大,但也有两铺小炕,这小炕足够睡两个人,而两间大屋子的火炕,至少能睡下五个人,挤一挤的话,六七个人也能睡下。
这样算起来,四间屋子足够睡十六七个人。
当然,赵家只有赵喜和赵悦兄妹两个,所以这七十七平米的房子,足够他们住了。
不仅如此,等以后赵喜结婚生孩子,哪怕生五六个孩子,也不怕孩子没有房间睡。
然而,生那么多孩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计划生育的政策,即将在明年开始写入宪法,还作为基本国策执行了几十年,当这个政策开始深入人心后,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大国的华夏,竟然沦落为全球生育率倒数第二,也是够讽刺的。
想到这一点,沈国平就觉得那些所谓的人口专家脑子里装的都是浆糊,他们把人想得太简单了,只以为人不过就是纸面或者屏幕里冰冷的数字,实际上,人是相当复杂的生物。
后世被激起了逆反心理的年轻人们,用单身来做无声的抗议,当政策开始鼓励多生的时候,他们便用当年计划生育的口号来反击,将那些专家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因为忙着盖房子,沈国平足足有两个多月都没有去市里一趟。
赵家的房子封顶后,屋子里的活儿基本都是赵喜跟着沈连宝在干,屋子里的装修活儿,自然要瓦匠沈连宝出手,沈国平这段时间可以歇着,他回到公社这边住着。
这天,沈国平来供销社补充调料,迎面便看到一个人买了辆新自行车从供销社里走出来,而那个自行车,赫然是斜梁的款式。
沈国平眼神好,看到自行车的斜梁上,梅花鹿的商标铭牌,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
“看来斜梁自行车已经开始大规模上市,连我们这的供销社都有卖的了。”
买完调料,沈国平回到家,心里想着,这两天没啥事的话应该去一趟市里。
最近连续盖房子花了一些钱,水库那边的木刻楞倒是没花太多,但是赵家的房子可不省钱,那是正经的砖瓦房,哪怕木料都是沈国平空间里的,但其他的材料和人工费是省不下来的。
沈国平大致算了一下,给赵家盖完房子,大概要花一千块钱多点。
这点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对赵喜和赵悦兄妹俩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
不过此时兄妹俩还沉浸在有一间新房子的兴奋情绪里,没想那么多。
晚上吃完饭,沈国平拿起电话,给金岗村的家里拨过去。
“娘,我明天想要去市里一趟,嗯,就是跟家里说一声,周一我肯定能回来。”
放下电话,沈国平想着,明天去市里的话,要给老姨家里拿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