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打开铁大门,沈国平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
在院子里面看,房子的整体更加直观,院子里非常干净,可见赵老师和她丈夫都是比较爱干净的人,厕所在院子西南角,隐藏在下屋的外角落。
下屋的面积大约只有三四十平米,可作为砖瓦房,这下屋比农村九成的房子都好。
“进屋看看?”
“这,方便么?”
赵老师大方的邀请沈国平进屋,倒是沈国平发现家里只有赵老师自己在家,觉得就这么进屋,好像有点不好。
“没事,你一个孩子,想的还挺多的!”
赵老师笑笑,她的年纪比沈国平母亲还大,自然明白为什么沈国平会那么说。
沈国平比赵老师的孩子年龄还小,在她眼里,沈国平就是个还未成年的孩子。
“进屋吧!”
赵老师打开房门,沈国平便笑着进屋,进屋自然就是外屋地,这里有两口锅,一大一小,东屋那边是大锅,西屋这边是小锅。
“我家东屋是火墙和一个小炕,还有一张床,冬天睡炕,暖和,夏天睡床,凉快。”
沈国平站在东屋门口看了看,炕在北面,床在南边,靠着东墙的位置,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面是放书的横格,是木匠根据要求定做的,而不是制式家具。
“来看看西屋,西屋原来是我家孩子住的,他们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已经在上班,所以西屋空了挺长时间。”
西屋的布局比东屋简单一些,整个屋子里,五分之四的面积被一个大大的火炕占据,地面仅仅只有一米五宽,挨着窗子的位置,还放着两套学习桌椅。
很明显,这两套桌椅是先前赵老师孩子学习的地方。
“西屋这后面还有一个小屋,是家里老人过来串门时住的地方,面积不大,有一个小炕,烧的是闷灶,别看屋子小,要是烧火的话,比这两个大屋都暖和。”
跟着赵老师,沈国平去看了眼小屋,小屋很简单,只有一个小炕,连柜子都没有,但炕上也是铺的浅色炕席,一般来说,炕席都要铺深色的,这样才更好打理,农村的火炕,无论铺的怎么好,都会难免有漏烟的地方,烟熏火燎,会让炕席变黑。
可赵老师家的炕席还是保持着浅色,由此可见,她和丈夫确实没少在卫生上面下功夫。
“房后就是园子,下屋的话里面放着一些杂物工具,你看看不?”
“看看呗!”
沈国平来者不拒,把能看的地方都看了一遍后,他对这个院子和房子很满意。
“赵老师,你们卖房子包括家具么?”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沈国平觉得这栋房子里的家具布局都挺好,比较符合他的心思,如果赵老师他们搬家不准备把家具带走,那么他买完住下来后,也不用改动家具,可以省不少事。
“家具我们都不带走,还有那些下屋里的工具也都留下。”
“我听朱老师说,赵老师你们要价三百多,具体是三百多少?”
“三百八十块钱,这钱绝对不多,你要是自己盖房子的话,不说材料钱,人工费,都不只这些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