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三爷,喝酒!”
沈国平作为一个孙子,不能在人前说自己奶奶的坏话,他只能端起酒杯,打断这个话题。
三爷爷人老成精,自然看得出来这个侄孙的想法,他也顺着沈国平的意思,把话题转到另外一边。
“我这两亩半地自己不打算种,等你回去跟你爹说一声,这地我给他种,他帮我交那些农业税啥的,剩下的都归你家。”
沈国平想了一下,没有拒绝:“行!我寻思三爷你不爱种地就别种,以后你的衣食住行我都管了,虽然过不上什么锦衣玉食的生活,可顿顿有肉还是能做到的。”
三爷爷哈哈大笑道:“这我信,咱们沈家,你这辈人里,也就你有这个能耐,其他的都不行。”
自己受到夸奖,沈国平也高兴,不过他还没忘记家里的那个老弟。
“我老弟也行,他学习好,以后说不得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到时候,他就是城里人了。”
“倒是,国威有股子文化人的劲头,他要是能上个好大学,那你家可就不得了了。”
这年头的大学生值钱,后世那些批发的三千块一个月的大学生,十个加一起,都比不过。
陪着三爷爷喝完这顿酒,三爷爷高兴的躺下就睡,沈国平则是给炕烧热后,才离开。
“哥,你回来了?”
院子外,跟小伙伴们一起玩雪的沈国威看到沈国平后,喊了一声。
“嗯,你们接着玩儿,要是冷了,就赶紧进屋。”
东屋还有不少人在听收音机,沈国平回到西屋,从挎包里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纸包,里面都是元宵,大的三斤,小的二斤。
大的是留给自家明天吃的,小的则是要给二大爷家送去。
奶奶偏心,可沈连宝并不偏心,他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姥姥家的元宵,昨天沈国平已经送过去了,山上的关学兴那边也在前天送了几斤,现在天气寒冷,元宵能够存放住,多送点,可以让关学兴在不想做饭的时候,煮着吃。
其实元宵节在沈家并不受重视,主要是才刚刚过完年半个月,相比起过年时候的热烈气氛,元宵节显得相当平淡。
金岗村不看重元宵节的也不只有沈家,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元宵节这天,沈家的唯一变化就是,饭桌上多了一份元宵而已。
“爹,我三爷说要把他的地给咱家种。”
昨天忘记了这件事情,今天想起来后,沈国平才告诉沈连宝。
“你三爷一个人,确实没必要种地,但咱家种你三爷家的地,也得给地租钱!”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钱财上面的事情没有分歧,才能让关系没有芥蒂,沈连宝非常明白这一点。
“我跟三爷说了,地咱们家种,他家的吃喝我都管,抵租地的钱!”
“这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