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布陷阱(2 / 2)

沈国威蹲下身子,看着盆子里的鱼,伸出手指头捅了捅,问道:“哥,这鱼还活着呢?”

“啊,你以为我刚才为什么要用那个方式绑鱼?那个叫做弓鱼术,可以让鱼在离开水之后,多活好几个小时。”

“啊,这么厉害的吗?”

看着木盆里正在张嘴呼吸的鱼,他感叹一句。

此时叶淑玲还没有过来,沈国平不理在看鱼的弟弟,走进东屋,一进屋便看到东院的邻居大娘也在屋子里,正在跟自己的母亲唠嗑呢。

“大娘,唠嗑呢?”

东北人打招呼的方式也是很有意思的,只要走在路上,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事情,直接把其变成疑问句就行。

比如一个人正在园子里面种菜,路过的人就会问一句:“种菜呢?”

里面的人也会回答:“啊,种点啥啥啥。”

“嗯呐,你这是从哪回来啊?又上山了?”

这位东院的邻居跟沈家之间隔着一条四米宽的路,他家则是挨着那条沈国平经常去洗下水的小河。

“没有,我去二姨家了,在那边住了一宿。”

这位大娘也姓关,叫关金慧,她丈夫叫李景龙,年纪比沈连宝大两岁,所以沈国平称呼为大爷,两家的关系也不错,所以上次叶淑玲给他家也送了一块猪肉。

“你二姨家?我知道,在东江村住,对吧?”

“嗯,去吃鱼了。”沈国平说着,摸摸脑袋,一个月没剪的头发有点长了。

“你二姨和二姨夫都挺好的?”

这是叶淑玲问的,她正在帮关金慧收拾裤脚,这是一条新裤子,说是市里的大姐托人给妹妹带回来的,是那种不需要票的成衣,关金慧试了一下,不太合身,所以就麻烦叶淑玲帮忙收拾一下。

叶淑玲这两年没少做这种活,如果是关系好,经常来往的人家,她也不收钱,不怎么来往的人家,她最多只收五分钱,其实这种小活看似比较好弄,实则还挺浪费时间的,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用来裁剪做新衣服呢。

“挺好的,我二姨还说,让娘你和我爹有时间过去呢。”

“等下雪的吧,到时候让你爹拉着爬犁过去。”

因为在江边不挨着山林,所以每年冬天的时候,沈连宝都会给二姨家里弄一些柴禾,二姨夫到时候会借村里的马车,过来将柴禾拉走。

而每次下雪去二姐家,叶淑玲跟沈连宝都会拉着一爬犁的柴禾,给他们送去。

说到这一点,沈国平很佩服自己老爹。

沈连宝不仅仅要给自己家里弄柴禾,还要给叶淑敏家里准备柴禾,就连老丈人家里的柴禾,也都是他来弄,这时候可不是以后,家里没有油锯,电锯之类的工具,只能靠手锯来锯木头。

没有锯过木头的人,根本想象不到,一个人用手锯锯木头的活多累人。

转生前的沈国平试过,一根大腿粗细的木头,用手锯来锯断的话,他需要将近二十分钟,不是木头太硬,而是持续做这种往复性的运动,胳膊很快就会酸,需要锯一会儿,歇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