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审批(1 / 2)

北林省第一监狱,狱政科办公室。

科长张德明皱着眉头,手指反复敲打着桌上那份刚刚由监区呈报上来的特殊申请材料——《关于罪犯陈山河申请特许离监探视病危母亲的请示报告》。厚厚的材料里,附着陈小雨从南方寄来的、经过公证的医院诊断证明、病危通知书,以及当地派出所、社区出具的情况证明,还有王建军以市局名义发来的那份措辞严谨、强调“人道主义”和“罪犯改造表现稳定”的情况说明函。

“这事儿……有点烫手啊。”张德明叹了口气,对坐在对面的副科长说道。他年近五十,在监狱系统干了大半辈子,经验丰富,也格外谨慎。

“谁说不是呢。”副科长递过一支烟,“陈山河,无期徒刑,虽然是死缓改的,但毕竟是重刑犯。特许探亲,咱们监狱历史上也就有过那么一两例,都是针对刑期短、表现特别突出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他这……够不上啊。”

“材料倒是齐全,南方的医院证明、病危通知,不像是假的。王建军那边也出了函……”张德明吸了口烟,烟雾缭绕,“可这口子一开,以后类似情况的都来找,怎么办?风险太大了!路上出点岔子,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办公室里一阵沉默。按照规定,这种涉及重刑犯离监的申请,需要监狱内部层层审批,最终还要报请省监狱管理局甚至司法厅批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风险过高”、“不符合规定”而被卡住。

“要不……先压一压?”副科长试探着问。

张德明没说话,目光落在王建军那份情况说明函上。他和王建军打过几次交道,知道那是个原则性极强、又认死理的人。他能出面为陈山河说话,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不寻常的信号。而且,这份申请背后,是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最后的心愿……

“压是压不住的。”张德明最终摇了摇头,“按规定走吧。召集相关科室开个会,把情况摆出来,风险讲清楚,大家共同议一议。然后,形成初步意见,连同全部材料,上报省局。”

他掐灭了烟头,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决断:“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成不成,看上面的意思,也看……他陈山河的造化。”

与此同时,在监区的车间里,陈山河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他依旧在缝纫机的嗡鸣声中,重复着缝合裤腰的动作,精准而麻木。他的世界,依旧是那方寸工位、监舍和放风场地构成的循环。母亲的病危,妹妹的奔走,王建军的介入,都发生在那个他无法触及的、遥远的世界。

直到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他正在流水线上埋头干活,负责他这个片区的管教干部突然走到他身边,敲了敲他的工作台。

“9417,停下手里活,跟我来一趟。”

陈山河愣了一下,依言停下机器,站起身。周围的犯人也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在监狱里,被管教单独叫走,通常没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