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个接一个,看似散乱,却隐隐指向陈山河与李宏伟的敌对关系,以及他是否是李宏伟覆灭的受益者乃至推动者。
陈山河坐在椅子上,姿态放松,回答得滴水不漏。他承认商业上存在竞争,但强调是良性竞争;否认与李宏伟有深厚私交,仅限于生意场上的点头之交;将歌舞厅客流变化归因于正常的市场波动和自身经营有方;对李宏伟走私车损失表示“略有耳闻,但具体情况不了解”。
他的语气始终平稳,逻辑清晰,偶尔还会适当地表现出对李宏伟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惊”与“不齿”。他将自己完美地定位为一个守法经营、偶然间因为竞争对手倒台而获得发展机遇的商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询问进行了近两个小时。负责询问的刑警使尽了浑身解数,但陈山河就像一块光滑坚硬的鹅卵石,找不到任何可以下口的裂缝。
就在这时,询问室的门被敲响了。一名警察进来,在负责主问的刑警耳边低语了几句。
主问的刑警抬起头,看向陈山河:“陈先生,你的律师到了。”
陈山河微微点头:“我可以见我的律师吗?”
按照规定,律师有权在询问期间会见当事人。周律师,那位戴着金丝眼镜、在北林司法界颇有名气的男人,提着公文包走了进来。他先是与陈山河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转向两位刑警,语气礼貌而强硬:
“我的当事人已经积极配合调查长达两小时,回答了所有与所谓‘李宏伟案遗留问题’相关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并未看到任何证据能够将我的当事人与李宏伟的犯罪行为直接关联。如果警方没有新的、确凿的证据需要核实,我建议本次询问到此为止。我的当事人公司事务繁忙,不便久留。”
律师的出现,以及这番滴水不漏的发言,使得询问难以再进行下去。两位刑警对视一眼,又看了一眼单向玻璃的方向(他们知道王副支队长就在后面),最终点了点头。
“感谢陈先生的配合,今天暂时到这里。如果后续有需要,我们再联系你。”
陈山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神色依旧平静:“配合警方调查是公民的义务。如果没其他事,我就先告辞了。”
在周律师的陪同下,陈山河从容地走出了询问室,走出了市公安局大楼。
坐进车里,陈山河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变得冰冷。这一次,他算是安然度过了王建军的第一波正面试探。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王建军绝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的调查只会更加隐秘,也更加凶险。
而坐在监控室里的王建军,看着陈山河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这次询问,虽然没能抓到任何把柄,但他更加确信,陈山河此人,心思缜密,反应迅速,极难对付。他拿起笔,在“陈山河”的卷宗上,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
“高度危险。”
第一次正面调查,以看似平手的方式告终。但双方都清楚,平静的水面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