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市的清晨,被一份还带着油墨香的《北林晚报》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头版下方,并不算最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篇署名为“苏丽”的深度报道,标题是——《“百乐”难乐?探访东城娱乐场所乱象》。文章没有直接点名李宏伟,也没有提及昨晚警方突袭地下赌场的具体细节,而是以看似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东城区域,尤其是百乐门台球厅周边长期存在的噪音扰民、人员复杂、治安案件频发等现象。
文中引用了周边居民“不敢夜归”、“时常听到争吵打斗声”的匿名采访,提到了有关“巨额资金流动不明”、“疑似存在非法活动”的市民担忧,甚至还隐晦地关联了近期西郊发生的“恶性抢劫案”(指走私车被劫),暗示这些事件背后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还市民一个清净、安全的生活环境。
文章写得很有技巧,通篇没有一句肯定的指控,却通过事实罗列和引导性提问,将一个盘踞在东城、无法无天的黑影勾勒得清清楚楚。只要是稍微了解北林市情况的人,都能一眼看出矛头直指李宏伟和他的百乐门。
这份报纸,被报童送往城市的各个角落,被摆上了机关单位的办公桌,被市民们在早餐摊上、在公交车里传阅、议论。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百乐门那地方不干净!”
“怪不得老是闹哄哄的,原来真有赌场啊!”
“李宏伟这次怕是悬了,连报纸都点了……”
舆论的种子,一旦撒下,便会迅速生根发芽。
---
王朝歌舞厅,陈山河的办公室。
刘卫东将一份《北林晚报》放在桌上,指了指苏丽的那篇报道:“山河,你看。”
陈山河拿起报纸,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苏记者,笔头子确实厉害。”他放下报纸,“这把火添得正是时候。”
李宏伟的保护伞可以暂时压下官面的追究,却堵不住这悠悠众口。舆论的压力,有时候比官方的文件更让人难以招架。它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墙,让那些原本还想暗中帮助李宏伟的人望而却步,会让李宏伟残存的产业和名声加速崩塌。
“听说韩东昨天夜里给王建军施压了,想让他把案子压下去。”刘卫东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