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白衣盗 > 第7章 分工明确查账目

第7章 分工明确查账目(2 / 2)

他手下的精锐旧部,化整为零,利用各种身份伪装,潜入了京城的三教九流之中。有的混入码头苦力,监视与漕运相关的官员和商贾;有的进入酒楼茶肆充当伙计,留意官员们的私下宴饮与谈话;更有擅长飞檐走壁、潜伏隐匿的好手,开始对张世荣府邸以及几位核心党羽的宅院进行外围监视,记录其人员出入规律,特别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接触核心机密的下人、账房、师爷之流。

赵茂本人则坐镇幕后,分析着各方汇集来的海量信息,并与李致贤通过秘密渠道传递过来的名单和可疑账目线索进行交叉比对。

这日深夜,赵茂在一处隐秘的据点内,听着一名负责监视张府的心腹汇报。

“……目标府邸守卫极其森严,明哨暗卡无数,更有高手气息隐伏,难以靠近核心区域。不过,属下发现,每隔三五日,便有一名中年文士,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青布小车,于后门出入,时间多在亥时左右。此人警惕性极高,每次路线皆有变化,且有护卫暗中随行。经外围打听,此人似是张府西席,姓吴,但深居简出,外人难知其详。”

“西席?”赵茂眉头微蹙,“张世荣府上宾客如云,何须一个西席如此隐秘往来?继续盯紧此人,查清他的真实身份,常去何处,与何人接触。特别注意他是否携带箱篓、包裹之类。”

“是!”

另一名负责市井消息的部下也回报:“大哥,按您吩咐,重点查了城南那几家最大的银号和当铺。发现‘隆昌号’银楼,背景似乎不简单,东家与张世荣的一个远房侄儿有过从,而且他们近半年有几笔大额银钱往来,账目做得有些含糊,表面是商贷,但利钱低得不合常理。”

赵茂眼神一凝:“隆昌号……记下来。想办法弄到他们更详细的账目副本,哪怕是零散的记录也好。重点查与张世荣及其亲信名下产业有关的往来。”

“明白,已经买通了里面的一个二掌柜,正在想办法。”

信息不断汇集,杂乱无章,但赵茂凭借其江湖经验和直觉,如同抽丝剥茧般,慢慢梳理着线索。李致贤那边传来的官方信息,虽然暂时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也帮他排除了一些错误方向,确认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官员和部门。

明与暗,两条线看似平行,实则在地下悄然交汇,编织着一张针对张世荣集团的大网。

然而,张世荣能屹立朝堂多年,其敏锐与狠辣绝非寻常。李致贤在明处的大张旗鼓,早已让他如坐针毡。他虽然暂时无法抓到李致贤与“茂儿爷”直接勾结的证据,但李致贤如此执着于查账,目标直指他的财权命脉,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李致贤……看来你是铁了心要跟本官作对了。”张府书房内,张世荣面色阴沉,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查账?哼,就凭你,也想查出什么?”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不过,不能让他再这么查下去了。就算查不到什么,让他这么搅和,也足够恶心人。而且,那个赵茂小儿的江湖手段,防不胜防……”

他唤来心腹管家,低声吩咐了几句。

这一日,李致贤正在值房内审阅一份关于漕运损耗的报表,忽然一名下属急匆匆进来,面色紧张地禀报:“大人,不好了!我们派去漕运衙门调取往年清账记录的王书吏……昨夜回家途中,失足落水,淹死了!”

李致贤手中的笔一顿,一滴墨汁滴落在宣纸上,迅速晕染开来。

王书吏,正是他派去核查漕运账目的几名核心人员之一,做事仔细,为人谨慎。

“失足落水?”李致贤缓缓抬起头,眼中寒光乍现,“可曾验明尸身?附近可有人看见?”

“回大人,顺天府已经接手,初步勘查说是意外。但……但王书吏水性颇佳,且回家的路并不经过那条河……”下属的声音带着一丝恐惧。

李致贤的心沉了下去。这绝不是意外!

这是警告,是张世荣赤裸裸的示威和反击!对方已经察觉到了他的意图,并且开始动用非常手段,清除可能接触到核心秘密的障碍。

王书吏的死,像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衙门内原本就有些观望的同僚,此刻更是噤若寒蝉,对李致贤交代的查账工作,愈发推诿拖延。明线调查的阻力,陡然增大了数倍。

李致贤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他深知,张世荣的报复绝不会仅仅于此。自己的一举一动,恐怕都已在其严密监控之下。接下来的调查,将更加举步维艰。

而更让他担忧的是赵茂那边的暗线。张世荣既然敢对官面上的人下手,对江湖人士,只怕会更加肆无忌惮。赵茂他们面对的凶险,恐怕远超想象。

他立刻通过紧急渠道,向赵茂传递了王书吏身亡的消息,并提醒他务必加倍小心,张世荣可能已经狗急跳墙。

消息送出后,李致贤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风雨欲来,他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

查账之路刚刚展开,便已见血色。张世荣的狠毒反击,无疑给这场刚刚开始的合作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他们真的能找到那关键的核心账本吗?在这过程中,还会有多少牺牲?

而张世荣的下一次出手,又会指向何方?是继续剪除他李致贤的羽翼,还是直接对赵茂的江湖力量进行清剿?

李致贤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开始。而这场较量,注定充满了鲜血与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