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纸灰偿债(1 / 2)

民国初年,关东长白山下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村里有个叫马老三的汉子,四十来岁,是个走方郎中。这马老三医术平平,心眼却不差,时常给穷苦人家看病少收钱甚至不收钱,因此在乡间口碑尚可,只是自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马老三从邻村看完病回家,天色已晚。北风刮得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他抄近路穿过一片老林子,忽然听见有呻吟声从一棵老槐树下传来。马老三提着灯笼凑近一瞧,是个穿着破旧青布棉袍的老者,蜷缩在雪地里,面色青紫,一条腿肿得老高。

“老人家,你这是咋的了?”马老三蹲下身问道。

老者有气无力地抬眼:“采药不小心摔下了坡,腿怕是折了...这冰天雪地的,怕是熬不过今晚了...”

马老三二话不说,放下药箱,检查伤势,果然是骨折。他熟练地给老者接骨,用树枝固定,又掏出随身带的药酒给老者服下。

“我家就在前面屯子,要不上我那儿将养几日?”马老三问道。

老者摇摇头:“不麻烦先生了,我家就在前面山坳里,能劳烦先生送我回去吗?”

马老三心想这荒山野岭的哪有人家,但见老者坚持,便背起他,按他指的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说来也怪,约莫走了一炷香的功夫,转过一个山弯,眼前竟出现一座整洁的院落,青砖灰瓦,在这荒山之中显得格外突兀。

老者掏出钥匙打开门,屋里陈设简单却齐全。马老三安顿好老者,又留下几副草药,嘱咐如何服用。

老者拉着马老三的手说:“马先生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我姓胡,单名一个禄字,家里没什么值钱物事,唯有祖传的一点小术法。你且拿这包纸灰回去,遇到急用钱时,焚香三柱,撒纸灰于水中,心中默念所需数目,自会有相应银钱出现。但切记,每月最多只能用一次,且不可贪心索取过多,否则必遭反噬。”

马老三将信将疑,接过一个小布包,里面果然是黑乎乎的纸灰。他本想推辞,但见老者诚恳,便收下了。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将布包随手放进药箱,也没太当回事。

转眼到了年关,马老三家中穷得揭不开锅,债主又上门催债。走投无路之际,他突然想起胡老者给的纸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按老者所说的方法操作。神奇的是,纸灰撒入水中后,水中竟浮起几块银元,正好是他心中所想的数目,够还债和过年。

马老三又惊又喜,这才信了胡老者不是凡人。此后数月,他谨记叮嘱,每次只用少许,解燃眉之急,日子竟渐渐好了起来。

这天,屯里首富赵老爷家的独子得了急症,请了城里的大夫都束手无策。赵家贴出告示,谁能治好少爷的病,赏大洋五十块。马老三自知医术平平,本不敢接这活儿,但想起家中老屋年久失修,正需一笔钱修缮,便动了使用纸灰的念头。

“这次不多要,就五十块,治不好赵少爷的病,用这钱请更好的大夫便是。”马老三自我安慰道。

他焚香撒灰,心中默念五十大洋。果然,水中浮起银元。马老三高兴地收起来,准备次日去赵家试试运气。

谁知第二天一早,赵家派人来报丧,少爷昨夜已经咽气了。马老三心中一惊,隐隐觉得不安。更奇怪的是,前一天求来的银元,竟在阳光下显得有些透明,轻轻一捏,成了灰烬。

马老三慌了神,当晚又偷偷使用纸灰,想看看是否法术失灵。这次他只要了一块银元,果然又变成了灰烬。

“莫非是胡老者收回法术了?”马老三心想。他决定次日去山中寻找胡老者问个明白。

第二天,马老三凭着记忆找到那处山坳,却只见荒草杂树,哪有什么院落。正疑惑间,一位采药人经过,问他在此作甚。马老三描述胡老者的样貌和住处。

采药人惊讶道:“你说的是胡三爷吧?他可是这山里有名的保家仙,听说专门报答有恩于他的人。不过他的法术有个忌讳,求来的钱不能用于见死不救的场合,否则法术就失灵了。”

马老三恍然大悟,原来赵家少爷病重时,自己却只想着用法术赚钱,没第一时间前去救治,触犯了禁忌。他懊悔不已,对着山林拜了三拜,悻悻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