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狐仙借尸(1 / 2)

清乾隆年间,处州府龙泉县有个叫周家坳的小山村,村子四面环山,村民多以打猎、采药为生。村东头住着个叫王老六的樵夫,四十出头,为人老实憨厚,每日上山砍柴换些米面度日。

这年秋天,王老六的妻子张氏去河边洗衣,不料脚下一滑跌入深潭。等村民发现捞上来时,早已气绝身亡。王老六悲痛欲绝,凑钱买了口薄棺,将妻子葬在了后山祖坟地。

谁知过了三七二十一天,村里开始传出风言风语,说是有人傍晚见到张氏在河边徘徊。起初王老六只当是村民眼花,不料接连几日,都有猎户信誓旦旦地说见到张氏身影,甚至有人说亲眼见她拎着个包袱往山里走去。

“难不成是诈尸了?”村里老人嘀咕道。

王老六心里发毛,便叫上两个胆大的侄子,决定开棺一看究竟。三人扛着铁锹上了后山,来到张氏坟前,这一挖开坟墓,打开棺材,全都傻了眼——棺内空空如也,只余下几件寿衣!

“怪了,莫不是遭了盗墓贼?”一个侄子猜测。

王老六摇头:“咱这穷乡僻壤,陪葬的只有她平日戴的一对银耳坠,哪个盗墓贼会为这个来偷尸?”

正当三人面面相觑时,山下忽然传来急促的锣声——这是村里有急事的信号。他们慌忙下山,才知是县衙来了差役,说是在三十里外的河边发现一具女尸,要王老六前去辨认。

王老六随差役赶到现场,只见河滩上围着一群人。拨开人群一看,他顿时腿软——那溺死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已下葬的妻子张氏!更奇的是,张氏身上穿着下葬时的寿衣,手里却紧紧攥着一个绣花包袱,里面装着些金银首饰和散碎银两。

“这、这怎么可能...”王老六语无伦次。

差役板着脸道:“邻村赵员外家昨夜遭窃,今早发现老夫人房中的首饰盒不见了。有人举报说见到一女子形迹可疑,我们一路追踪至此,就发现了这具尸体。”

王老六急忙辩解:“差爷明鉴,我妻子已去世二十余日,今日我们刚开棺验过,棺内空空,怎会跑来偷东西?”

差役冷笑道:“人赃俱获,尸体就在这里,你还敢狡辩?莫非你们夫妻合谋行窃?”

王老六百口莫辩,被差役锁拿回县衙。龙泉知县姓胡,是个捐官出身的老吏,办案向来马虎。他见证据确凿,便认定是王老六夫妻合伙行窃,张氏失足落水而亡,王老六则编造妻子已死的谎言脱罪。

王老六在堂上喊冤不止,胡知县便派仵作验尸。仵作回报说尸体确是溺水而亡,但奇怪的是,虽在水中浸泡多时,却无甚腐败迹象,仿佛刚死不久。胡知县只当是秋水寒冷延缓了腐败,并未深究。

案件上报到府衙,处州知府李大人却是科举正途出身,心思缜密。他查阅卷宗后,觉得此案疑点重重,便亲自到龙泉县重审。

李知府先到停尸房仔细查验尸体,发现张氏手腕上有几根不易察觉的白色毛发,不似人发。他又细查那个绣花包袱,在夹层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草药残渣。

为弄清真相,李知府换上便服,带着贴身随从暗中走访周家坳。村民都说张氏生前老实本分,绝无偷盗可能。有位老猎户还神秘地告诉知府,张氏溺死的那处深潭,素有狐仙作祟的传说。

“大人不知,那潭叫白狐潭,老辈人说潭底住着只修行千年的白毛狐仙。早年有人在那附近见过美女引诱路人,追上去却只见白狐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