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潮鸣寺(1 / 2)

民国初年,山东济南府有个叫王白斋的穷书生,家道中落,只能借住在城西一座破败的潮鸣寺里读书备考。

这潮鸣寺年久失修,墙皮剥落,梁柱倾斜,香火早已断绝。寺中仅剩一位老眼昏花的看门老僧,平日里靠给附近人家念念经、做做法事勉强糊口。当地人都说这寺庙不干净,夜里常有怪异声响,故而无人敢靠近。

王白斋却是胆大之人,他常说:“我读圣贤书,胸中自有正气,何惧妖邪?”便收拾了一间还算完整的厢房住了下来。

这年冬天,风雪特别大。一夜,王白斋正挑灯夜读,忽闻窗外有呜咽之声。他推开窗,见一只白狐倒在雪地中,后腿带着捕兽夹伤,鲜血染红了周围的雪。王白斋心生怜悯,将白狐抱入屋内,细心为其包扎伤口,还将自己仅有的半块干粮分与它吃。

白狐在王家休养数日,伤愈后便悄然离去。王白斋也没放在心上,继续埋头苦读。

谁知自那以后,怪事连连。王白斋晚上读书时,常感觉有人在一旁陪伴,有时墨汁会自动研磨,有时茶杯会无故满上热茶。他心中疑惑,却也不觉害怕。

一晚,王白斋正对月吟诗,忽听身后有人笑道:“好诗,好诗,只是末句平仄稍有不对。”

回头一看,竟是一位白衣秀士,眉目清秀,气度不凡。王白斋惊讶问道:“阁下何人?为何深夜到此?”

白衣秀士拱手道:“在下胡梦卿,乃是邻村书生,夜行路过,闻君吟诗,忍不住多言几句,还望见谅。”

二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谈到经史子集,胡梦卿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令王白斋佩服不已。自此,胡梦卿常来潮鸣寺与王白斋夜谈,成了莫逆之交。

转眼到了乡试之期,王白斋却因长期营养不良,病倒在床。胡梦卿前来探望,留下一包药材,说:“此药煎服三日,定可痊愈。兄台务必保重,科举之事,自有天意。”

王白斋服下药后,果然病体康复,如期参加乡试,竟中了举人。他欣喜若狂,回潮鸣寺想与胡梦卿分享喜讯,却连续数日不见其踪影。

正当王白斋纳闷之际,一晚胡梦卿终于出现,面色却十分凝重。

“王兄,实不相瞒,我非人类,乃是修炼千年的狐仙。”胡梦卿坦白道,“昔日蒙君救命之恩,特来相报。如今你已中举,本可喜贺,但我观你面相,三月内必有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