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罡叹气道:“我既为赵家保家仙,岂能见死不救?”
黄仙摇头:“相助可以,但需有度。譬如这次求雨,你本可求一场范围适中的小雨,缓解旱情即可,却非要倾盆大雨,又局限一隅,自然引来非议。过犹不及啊!”
胡天罡默然,知黄仙所言在理。但想到赵家对自己的虔诚供奉,又觉得便是损些道行也值得。
又过了十年,铁柱十六岁,已成长为健壮少年,跟着父亲学习打猎采参。这年秋天,他独自进山采药,不慎跌入山谷,重伤昏迷。
赵老三发现儿子未归,急得团团转,忙在胡仙牌位前上香求救。胡天罡感应到铁柱有难,立即出动寻人。
找到铁柱时,他已气息奄奄。胡天罡本可施法护住他的心脉,然后通知赵老三前来救援,这样铁柱虽会受伤,却无性命之忧。
但想到铁柱自小与自己亲近,胡天罡不忍见他受苦,决定施展续命神通,这是逆天而行的法术,代价极大。
胡天罡将铁柱带回赵家,一夜之间,铁柱重伤痊愈,连疤痕都未留下。赵家感激涕零,准备大祭三日。
然而第二天,胡天罡头顶毛发全部脱落,成了彻头彻尾的光头。更严重的是,他感觉修为大减,八百年道行损了三成。
铁柱康复后,却发现自己的阴阳眼消失了,再也看不见胡天罡的真身。胡天罡知这是天道平衡,自己过度干预的后果。
当晚,胡天罡梦中见到一位金甲神人,神人厉声斥责:“胡天罡,你本修行有成,有望位列仙班,却屡次泄露天机,干预因果,如今又施展续命禁术,该当何罪?”
胡天罡跪地求饶:“小仙知错,但见恩人后代有难,实在不忍袖手旁观。”
金甲神人语气稍缓:“念你初心为报恩,暂不削你仙籍,但需牢记:仙家助人,当如春雨润物,细密无声;不可如洪水滔天,破坏自然。你头顶无发,便是警示,日后若再犯,惩罚更重!”
胡天罡叩首谢恩,醒来后冷汗淋漓。
次日,赵家举行大祭,胡天罡显形,头顶已戴上瓜皮小帽遮掩。赵老三见胡仙戴帽,觉得奇怪,但不敢多问。
祭祀结束后,胡天罡将赵老三和铁柱叫到跟前,摘下了帽子。光亮头顶在烛光下格外显眼。
“老夫今日告知你们真相。”胡天罡将自己三次泄露天机、导致头顶脱发的经历娓娓道来。
最后,他感慨道:“仙家虽有神通,却不可替代人间自强。我今日方知,保家仙真正该做的,不是有求必应,而是暗中引导,让你们凭借自身智慧与勇气度过难关。”
赵老三恍然大悟:“难怪近年来我赵家虽无大富大贵,却也能平平安安,原来是仙长在暗中平衡。”
铁柱虽然看不见胡仙真容,却能听到他的声音,接口道:“胡仙爷爷,就像教我捕猎,您从不直接给我猎物,而是指点我哪里可能有收获,剩下的靠我自己努力。”
胡天罡欣慰点头:“正是此理。天道忌盈,凡事过犹不及。老夫这头顶无发,便是永远的警示。”
从此以后,胡天罡依然庇佑赵家,但方式大变。他不再有求必应,而是引导赵家人自己解决问题。赵家在胡仙的“放任”下,反而更加自强不息,家道日渐兴盛。
而靠山屯也流传开一个说法:赵家的保家仙顶门无发,是因为懂得太多天机,却从不轻易泄露,这才是真仙风范。
有时,屯里孩子会好奇地问老人:“胡仙为什么是光头啊?”
老人总会摸着孩子的头,笑眯眯地回答:“那是因为真仙不言,大道无声。胡仙头顶无发,是在提醒自己,也提醒我们:天机不可泄露,自助者天助之。”
而每逢小年祭祀时,总有人似乎能看到赵家房顶有一道白光,白光中隐约有位慈眉善目的光头老者,微笑着俯瞰着整个靠山屯,目光中既有慈爱,也有释然。
多年后,铁柱也有了孙子,小家伙第一次见到胡仙牌位,天真地问:“爷爷,胡仙爷爷长什么样子啊?”
铁柱望着牌位,眼中满是敬重:“他啊,是位慈祥的老爷爷,最大的特点就是顶门无发,光亮得能照出人影......”
此时,已无人看见的胡天罡正坐在太师椅上,闻言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微微一笑,身影渐渐淡去,化作一缕青烟,融入香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