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徐大访狐仙(2 / 2)

徐大悔恨交加,只得购置棺木,准备丧事。按当地习俗,需停灵三日方可下葬。

首夜守灵,徐大独自跪在灵前,忽听院中窸窣作响。开门一看,竟是那只受伤的白狐,带着四五只小狐,人立而行,前爪合拢,向着灵堂拜了三拜。徐大知是报恩的狐仙家族,心中愈发愧疚。

第二夜,徐大朦胧中见秀娥走入房来,满面愁容道:“夫君,我本应前往地府,却被一黑狐所阻,说因你泄密,害得它家族遭劫,要拿我报仇。明日午时,它们会来搅乱我的葬礼,让我不得安宁。”言毕消失不见。

徐大惊醒,知是妻子托梦,忧心忡忡。

第三日发丧,村民抬棺出门,行至半路,忽然阴风大作,飞沙走石。但见数只黑狐从道旁窜出,竟跳到棺盖上又抓又挠,抬棺的壮汉们如何驱赶都不肯离去。

送葬队伍乱作一团。正在此时,一阵白烟掠过,先前那只白狐率领家族出现,与黑狐撕打起来。两派狐狸打得不可开交,村民看得目瞪口呆。

忽听空中一声霹雳,有人大喝:“孽畜!还敢在此争斗!”但见一道金光闪过,一个黄袍道士手持桃木剑立于路中。狐狸们见状,纷纷逃散。

道士走向徐大,道:“我乃茅山道士,云游至此,见妖气冲天,特来查看。这些狐精因你泄密而争斗,险些误了死者超生。你速将妻子安葬,我自有道理。”

徐大连忙拜谢,指挥众人继续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墓地,下葬时却又生怪事——棺木仿佛重若千斤,八个壮汉竟抬它不动。

道士捻须道:“此乃黑狐作祟,不肯让死者入土。”说罢,取出一符贴在棺上,念动咒语。忽然棺中传来一声叹息,重量顿减,顺利下葬。

事后,道士对徐大道:“那白狐报恩本是善举,却因你泄密而遭天谴,如今被囚于深山受罚。黑狐家族与白狐本是世仇,借此机会报复。你妻本应转世,却因这番争斗误了时辰,成了孤魂野鬼。”

徐大跪地哭求:“道长慈悲,可有解救之法?”

道士叹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若诚心悔过,需备三牲祭礼,前往西山狐仙洞谢罪,再请高僧为你妻诵经超度,或可化解此劫。”

徐大依言而行,备齐祭礼前往西山。在山中寻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狐仙洞。但见洞口杂草丛生,似已久无狐踪。徐大摆开祭品,叩头谢罪,直至额头磕出血来。

忽听洞中传来叹息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等因你一言,百年修行尽毁。你妻魂魄现游荡于村东老槐树下,每夜子时显现。你请僧人诵经四十九日,或可助她超生。”

徐大知是狐仙显灵,再三拜谢。回家后请来和尚诵经,自己每夜子时前往老槐树下降香祷告。

四十九日期满那夜,徐大梦中见秀娥身着白衣,面容祥和:“蒙夫君诚心超度,我得以转世投胎。来世若是有缘,再做夫妻罢。”言毕化作一道白光而去。

次日,徐大再访狐仙洞,见洞口摆放着一块玉佩,正是秀娥平日随身之物。徐大知是狐仙特意送回,遂将玉佩供于家中,日夜焚香。

后来徐大终身未娶,常行善事,活到九十高龄。据说临终之日,有人见一只白狐携数只小狐入其宅院,次日发现徐大安详离世,面带笑容。

村人皆言,这是狐仙接了恩人同登仙籍去了。此后徐家集一带,乡民对狐狸敬而远之,既不伤害,也不亲近,生怕惹上是非。而村东那棵老槐树,则成了乡人祭拜孤魂之地,香火不断。

这狐仙讨封的故事,也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