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DeepBlack深渊 > 第298章 报复与立威

第298章 报复与立威(1 / 2)

远东,暗影基地,核心指挥室。

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屏幕上定格着“铁砧”小队最后传回的、在敖德萨港黑暗水面上颠簸的模糊影像,以及那份冰冷的损失报告:一名核心行动人员确认阵亡,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定金血本无归,六套至关重要的“针”式防空导弹丢失,行动小组被迫放弃预定撤离路线,转入更高风险的潜伏状态。

伊万娜的紧急汇报通讯刚刚结束,她的声音还残留着一丝未能完全掩饰的惊惶与试图撇清责任的辩解。她强调交易泄露可能源于乌克兰卖家瓦列里内部的叛徒,或是敖德萨港口盘根错节的复杂势力,并承诺会立刻动用手头所有资源进行调查。

陈默坐在阴影里,如同一尊冰冷的雕像。他没有像寻常暴君那样咆哮摔砸,也没有流露出丝毫急躁。他的脸上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怒容,只有一种极致的、仿佛能将周围光线都吸入的深沉。但正是这种死寂般的平静,让通过加密线路远程连线的素察和刚刚结束通讯的伊万娜,都感受到了一种远比雷霆震怒更可怕的压迫感。

损失,他可以承受。人员的折损,是扩张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资金的损失,可以从别处加倍掠夺回来。

但挑衅,必须回应。以最残酷、最直接、最不容误解的方式。

“暗影”的獠牙刚刚显露,就有人敢上来掰扯,甚至试图将其敲碎。若不以血与火予以痛击,那么刚刚在东欧建立起的微弱声望将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更疯狂的撕咬,直至将“暗影”彻底吞噬于黑暗的深海中。

“查。”陈默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冰锥般刺破沉寂,透过线路传入素察的“耳”中,“动用一切资源。‘乌鸦’,你的数据库,伊万娜的线人网。24小时。我要知道是谁伸的手,他们的头是谁,在哪里。”

“是。”素察的电子合成音毫无迟滞地回应。

命令下达,整个“暗影”与其关联的阴影网络瞬间高速运转起来。

素察调动了“比特面纱”新招募的东欧黑客,集中分析敖德萨港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监控、通讯拦截记录(尽管对方显然也使用了加密手段)、以及近期在黑市上异常的资金流动。“乌鸦”则激活了其在乌克兰、俄罗斯乃至德涅斯特沿岸地区埋藏最深的暗线,开始搜集关于近期军火交易异常、武装人员调动、以及任何可能与“第聂伯罗联合体”或瓦列里对立的势力的情报。伊万娜也如同被鞭子抽打般,疯狂地动用在敖德萨和基辅的所有关系,悬赏巨款,追查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

时间在紧张的数据分析和情报交叉验证中一分一秒流逝。指挥室内,陈默面前的屏幕上,信息流如同瀑布般刷新,无数个名字、地点、事件被提出、分析、关联,又被排除。

关键的突破口,来自于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信息碎片:

* **“乌鸦”提供的一条高价情报:** 一个与瓦列里素有龃龉、活跃在顿巴斯地区的军火贩子团伙,其头目绰号“屠夫”,真名伊戈尔·索科洛夫,近期活动异常频繁,手下几名核心枪手在敖德萨事件发生前数日曾神秘消失在常用活动区域。

* **素察的监控发现:** 在敖德萨交火发生后两小时,一个与“屠夫”团伙关联的加密卫星电话,向一个位于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一个不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政治实体,以混乱和武器泛滥着称)蒂拉斯波尔市附近的坐标,发送了一条简短的、内容为“货物入库,客人送走”的确认信息。

* **伊万娜的线人拼图:** 综合几条零散线报,指向“屠夫”伊戈尔背后,似乎站着一个更神秘、实力也更强的俄罗斯背景军火商,此人常年盘踞在德涅斯特,利用该地区的政治混乱作为保护伞,经营着一条通往中东和非洲的隐秘军火渠道,被视为伊万娜在东欧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线索如同磁石般指向了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蒂拉斯波尔市附近。

“目标锁定。”素察的声音在第23小时响起,“高度可信情报显示,策划并执行敖德萨伏击的,为代号‘屠夫’的伊戈尔·索科洛夫团伙。其主要据点位于德涅斯特蒂拉斯波尔市以东约15公里处,一座名义上已废弃的‘第42农工联合体’厂区。根据截获的通讯和卫星影像分析,伊戈尔及其核心成员目前在该据点内。那批‘针’式导弹极有可能也被转运至该处。其背后疑似有更高级别的支持者,但身份尚未完全确认。”

屏幕上显示出卫星地图,一个被农田和稀疏林地环绕的、占地面积颇广的废弃工厂区被高亮标记。随后切换为无人机(利用商业型号改装,规避侦查)在极限距离拍摄的模糊热成像和可见光照片,可以辨认出厂区内部有人员活动,外围设有简单的岗哨和障碍物。

“德涅斯特……”陈默低声重复了这个地名。那里是法律的真空地带,是苏联遗产的垃圾场,也是各种魑魅魍魉的理想巢穴。选择那里作为报复地点,既能精准打击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官方势力的干预,堪称完美。

他不再犹豫。

“通知克伦斯基。”陈默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冰冷的杀意,“‘野狼’的第一场血,就用这些人的命来祭旗。任务目标:清除‘屠夫’伊戈尔·索科洛夫及其所有在场核心成员,回收那批防空导弹,摧毁其据点。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行动时间:24小时内。我要看到结果。”

命令如同出膛的子弹,瞬间跨越大陆,传达到了正在非洲某处秘密营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和装备最后的米罗斯拉夫·克伦斯基那里。

***

非洲,暗影临时基地。

克伦斯基接到由素察直接转达、来自陈默的最高优先级命令时,他正在和帕维尔等人检查一批刚刚运抵的、来自东欧的新装备。命令内容简洁、残酷,目标明确。

“‘野狼’的崽子们!”克伦斯基召集了所有队员,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中燃烧着冰冷的火焰,“休闲时间结束了。我们有了第一个真正的猎物。一个叫‘屠夫’的杂碎,在敖德萨杀了我们的人,抢了我们的东西。老板的命令:找到他,宰了他,把我们的东西拿回来。”

没有激昂的动员,只有最直接的任务简报。但所有“野狼”队员的眼神都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们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非洲的训练场无法满足他们嗜血的獠牙,他们需要真正的战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祭奠(虽然是间接的)死去的同伴(“暗影”视所有为其效力者的损失为整体损失),来打响“野狼”的名号。

帕维尔·诺瓦克咧嘴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拳头捏得咔吧作响。“终于有点像样的活儿了!”

一支由克伦斯基亲自挑选的十二人精锐突击小队迅速组成。他们搭乘一架由“暗影”控制、涂装被更改、飞行计划隐匿的安-12运输机,在夜色掩护下,从非洲基地悄然起飞,直扑东欧。机上满载着他们最熟悉的东欧制式装备,以及部分“暗影”提供的先进夜视仪、通讯设备和爆破物。

飞行途中,素察将目标区域的详细卫星图、建筑结构分析(基于苏联时期可能存在的旧图纸)、热成像动态监测、以及“乌鸦”提供的关于据点内部守卫换班规律和可能陷阱的零星情报,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小队每个成员的战术平板电脑上。

“这是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斩首行动。”克伦斯基在颠簸的机舱内,对着围拢过来的队员进行最后的任务简述,“快速潜入,精准识别,清除首要目标,回收货物,然后迅速撤离。德涅斯特是无主之地,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久留。记住,速度、狠辣、不留活口。明白?”

“明白!”低沉的回应在引擎轰鸣中依旧清晰可辨。

***

德涅斯特河沿岸,蒂拉斯波尔以东,“第42农工联合体”。

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工厂,不如说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废墟。巨大的厂房外墙剥落,窗户破碎,锈蚀的管道和金属框架如同巨兽的骨骸般裸露在外。只有厂区深处一栋相对完好的三层办公楼和旁边一个大型仓库,显示出生机。几辆越野车随意停放在空地上,外围用废弃的集装箱和铁丝网设置了简单的路障,几个背着AK步枪的哨兵在夜色中无聊地巡逻、抽烟。空气中弥漫着垃圾焚烧和劣质酒精的味道。

在办公楼二层一间窗户被木板钉死、只留缝隙的房间内,“屠夫”伊戈尔·索科洛夫正和他的几个心腹举杯庆祝。他是个身材壮硕、留着络腮胡、脖子上有一道狰狞刀疤的中年男人,此刻正举着伏特加酒瓶,满面红光。

“为了那些愚蠢的亚洲佬送来的钱和导弹!干杯!”伊戈尔狂笑着,用力拍了拍身边一个板条箱,里面正是从敖德萨抢来的“针”式导弹之一。“伊万娜那个婊子,以为她能垄断东欧的生意?做梦!以后这条线,归我们了!”

他的手下们纷纷附和,房间里充斥着刺耳的笑声和浓烈的酒气。他们并不知道,死神已经张开了翅膀,正从漆黑的夜空中悄然降临。

距离厂区一公里外,一片废弃的果园里,克伦斯基和他的小队如同鬼魅般从阴影中浮现。他们全部涂着黑色油彩,穿着深色作战服,装备着AK-74步枪(配备了消音器和夜视镜),如同融入夜色的猎杀者。

“幽灵”扬·斯沃博达和他的观察手已经提前就位,在高处建立了狙击阵地。“电工”托马斯·雅各布操控着一架小型四轴无人机,无声地悬停在厂区上空,将实时画面传回每个队员的目镜。

“确认主要目标在二层东侧房间。仓库门口有两人守卫,外围四个哨兵,两个在巡逻,两个在固定位置打盹。”“幽灵”冷静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响起。

“A组,负责清除外围哨兵和仓库守卫。b组,跟我突入办公楼,清除首要目标。”克伦斯基简洁地下达指令,“‘破城槌’,准备好炸药,我们需要快速进入。行动!”

命令一下,A组的四名队员如同离弦之箭,借助夜色和地形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朝着各自的目标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