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的金融触角在苏菲和素察的操控下,如同藤蔓般在全球的金融体系中悄然蔓延。它们的主要目标是汲取和净化资金,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流经同一体系的、属于其他势力的秘密信息。这些信息,起初被视为需要规避的噪音,但很快,陈默以其敏锐的嗅觉,意识到这些“副产品”可能蕴含着不亚于金钱的价值。
在素察那间充斥着服务器嗡鸣的指挥室里,除了监控资金流向的主程序外,悄然增加了数个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块。它们像无形的滤网,捕捉着在金融暗流中浮沉的碎片信息。
来源一:被腐蚀的银行家——大卫·陈。
大卫·陈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那诱人的千分之一抽成),在提供便利之余,开始有意无意地泄露一些他权限范围内能接触到的“非核心机密”。这些信息通过加密通道传递给苏菲,再由苏菲转发给素察。
起初只是一些SIb银行内部关于反洗钱调查重点的变化,哪些国家、哪些行业的交易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这帮助“暗影”及时调整资金流向,规避风险。
但很快,大卫·陈提供的信息开始涉及其他客户。例如,他透露某家与东南亚某贩毒集团关系密切的皮包公司,正在通过SIb的另一个分行进行大额资金调度,试图购买一批用于走私的快艇。又比如,他偶然看到一份内部报告,提及某中东王室成员利用其在SIb的账户,向一位欧洲议员的海外亲戚支付了巨额“咨询费”,疑似政治献金。
这些信息零碎,却像一块块拼图,隐约勾勒出隐藏在水面下的利益链条和犯罪网络。
来源二:维克多·王的炫耀与试探。
维克多·王为了展示自己的人脉和能量,在与苏菲的交谈中,时常会“不经意”地透露一些圈内秘辛。他吹嘘自己帮某个非洲军阀通过拍卖行洗白了数千万美元的钻石收益;他抱怨某个东南亚官员贪得无厌,在帮他拿到政府项目后还索要巨额回扣,并提到了该官员在瑞士某个银行的秘密账户尾数;他甚至暗示自己知道某小国(如某个太平洋岛国)的财政部高官正在私下寻求“合作伙伴”,以帮助其国家度过外汇储备危机,代价可能是某些自然资源特许权或港口使用权。
维克多的话真真假假,需要甄别,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巨大,涉及军火、矿产、政治腐败乃至国家经济命脉。
来源三:素察的主动猎取。
在操控加密货币混币、入侵拍卖行和离岸公司注册系统时,素察的技术手段让他能够窥探到更多秘密。他的爬虫程序在暗网和深网中游弋,捕捉着关于虚拟货币钱包、非法交易论坛、以及各种黑客泄露的数据库信息。他通过分析区块链上某些巨鲸地址的异常流动,推测出可能存在的市场操纵行为;他通过破解某个安全措施薄弱的人口贩卖集团通讯频道,获取了他们近期的资金接收账户信息。
所有这些信息——来自大卫·陈的告密、维克多·王的炫耀、以及素察主动猎取的数字痕迹——如同涓涓细流,汇聚到素察构建的一个高度加密的中央情报数据库。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标签化和关联分析。
屏幕上,不再是单一的资金流图,而是出现了一张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关系网”:
- 节点代表着个人(政客、商人、罪犯)、公司(空壳公司、跨国企业)、银行、甚至国家。
- 连线代表着资金流动、亲属关系、商业合作、政治献金、甚至是通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