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DeepBlack深渊 > 第8章 第一台二手电脑

第8章 第一台二手电脑(1 / 2)

期末考试的阴影,像一场提前到来的、湿冷的秋雨,无声地浸润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空气里开始弥漫一种无形的焦灼。通宵自习室的灯光亮得愈发持久,图书馆占座的战争趋于白热化,就连食堂里,也常见一边扒饭一边盯着书本的脑袋。

对陈默而言,这种焦灼更具体,更尖锐。

它化身为一门叫《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和那个散发着苍白荧光的机房。

上机操作课是他的炼狱。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他穿着那双总是沾着灰土的千层底,小心翼翼地踩在机房光洁得能照出人影的地板上,像踏入一个充满无形结界的禁地。空气中弥漫着机器运行的低沉嗡鸣和空调冷气的味道,还有一种他无法形容的、属于塑料和电子元件的冰冷气息。

他被分配到的电脑总是最旧的那一批,显示器厚重得像一块灰色的砖头,屏幕闪烁不定,映着他茫然无措的脸。机箱运行时发出拖拉机般的轰鸣和阵阵热浪。

老师站在讲台上,语速飞快地演示着doS命令,鼠标操作,word排版。那些黑色的命令提示符窗口,像深不见底的洞口;那个小小的、拖着根线的鼠标,在他手里重若千钧,完全不听话,光标在屏幕上像个醉汉一样乱窜。

周围是噼里啪啦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同学们手指翻飞,熟练得让人眼花缭乱。有人甚至已经不耐烦老师的进度,开始偷偷玩起了纸牌游戏,或者用简陋的聊天软件窃窃私语。

而他,连正确地开关机都要心里默念好几遍步骤,生怕按错哪个键会让这娇贵的机器彻底报废。打字只能用一根食指,笨拙地在键盘上寻找字母,脑袋还得像个拨浪鼓一样在键盘和屏幕之间来回摆动。练习排版时,一个简单的居中对齐,他能折腾半节课,额头上急出一层细密的冷汗。那冰冷的塑料鼠标,握久了,手心全是滑腻的汗,更操控不好。

他能感觉到身后等待使用电脑的同学不耐烦的视线,能听到偶尔压抑不住的、带着嘲弄的轻笑。每一次操作失误弹出的错误提示音,都像是对他无能的尖锐嘲讽。那两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变成一种公开的、缓慢的刑罚,将他与这个数字世界的鸿沟,血淋淋地剖开,展览在所有人面前。

作业要求用电脑打印出来。他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机房人少时,再去蹭那点可怜的上机时间。或者,更经常的,是陪着笑脸,用省下来的饭票,请刘洋或者别的同学帮忙。每一次开口求助,都像在吞砂石,磨得喉咙和自尊心一起血肉模糊。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更是天书。没有机器练手,光靠书本上的流程图和代码,他根本无法理解那些循环、条件判断到底是如何在机器里运转起来的。期中作业是一个简单的小程序,他对着代码一筹莫展,最后几乎是哭着求刘洋帮他调试通过的。

“默哥,你这不行啊,”刘洋一边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帮他改bug,一边摇头,“这玩意儿光靠脑子想没用,得上手练!你得有台自己的电脑!”

自己的电脑。

这个词像一道闪电,劈开他混沌的焦虑。

可能吗?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贴身口袋里那卷薄薄的钱。那是他的命,是父母的汗,是家里未来半年的油盐酱醋。每一张纸币都烫得灼人。

可是…没有电脑,他可能连这门课都及格不了,更别说以后那些更需要计算机的专业课。挂科?他想起父母佝偻的背,想起那盏纳鞋底的油灯,想起那只锡纸鹤…他死都不能挂科!

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劲,猛地从心底最深处窜了上来。

从那天起,他对自己更加残忍。

早餐的稀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窝头减半。午餐和晚餐,永远是最便宜的水煮白菜或者土豆丝,就着免费的米饭,狼吞虎咽地塞饱肚子。看到同学买饮料,他喉咙滚动一下,默默拧开自己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晚上饿得睡不着,就爬起来灌一肚子凉白开。

他找到了学校后勤处一份打扫教学楼卫生的临时工。每天天不亮,在跑步和学习之前,拿着沉重的拖把和水桶,一层层地清理楼道和水房。湿冷的拖把味,消毒水刺鼻的气味,还有角落里堆积的垃圾散发出的酸腐气,成了他清晨记忆里新的组成部分。腰酸背痛,手指被冷水泡得发白起皱,换来一点微薄的、沾着污渍的零钱。

他甚至偷偷去校外建筑工地问过,但人家看他瘦削的学生样子,挥挥手就把他赶走了。

每一分钱都被他小心翼翼地捋平,叠好,和那卷“保命钱”分开存放。这个过程充满了负罪感和一种近乎自虐的快意。身体的饥饿和疲惫是真实的,但那个目标,像远处黑夜里的灯塔,微弱,却固执地亮着。

刘洋察觉到了他的异常,看着他越来越尖的下巴和总是带着倦容的脸,嘟囔过几次:“默哥,你咋又瘦了?别太拼了啊…” 但陈默总是含糊地应付过去。

通过一些零星的打听和刘洋有意无意的透露,他知道了这座城市最大的二手电子产品集散地——大世界电脑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光怪陆离,充满诱惑和危险。

在一个没有课的下午,他揣着那叠攒了不知多久、浸着汗水和饥饿感的钱,像怀揣着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踏上了前往电脑城的公交车。

那里和他想象的任何一种地方都不一样。不是一个商场,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嘈杂混乱的蜂巢。每一个摊位都被隔成小小的鸽子笼,里面堆满了各种电脑配件、显示器、键盘,像电子产品的垃圾场和避难所。空气中混合着金属、塑料、焊锡、灰尘以及无数种他无法辨别的化学气味。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音响里放出的劣质流行音乐、工具拆卸机器的噪音…所有声音搅拌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高分贝轰鸣,撞击着他的耳膜。灯光惨白刺眼,照得每一个摊主的脸都显得精明而疲惫。

他像一滴掉进油锅的水,瞬间就慌了。茫然地在一个个摊位间穿梭,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硬件,听着摊主们嘴里蹦出的“奔腾”、“内存”、“硬盘”、“显卡”之类的名词,如同听天书。那些拆开的机箱里,裸露的电路板和密密麻麻的元件,看得他眼花缭乱,心生畏惧。

没人主动招呼他。他的穿着,他那怯生生的、四处张望的眼神,显然不像个目标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