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记者走进“万家香”辣酱的生产车间时,一股浓郁而纯正的香辣气息扑面而来。生产线上的工人们虽然经历了刚才的风波,但此刻都在专注地工作,洗瓶、灌装、封口、贴标……流程井然有序。车间环境虽然比不上现代化大厂,但干净整洁,物品摆放规整。
何记者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询问一些生产细节。孙工程师在一旁详细解答。
当走到那台关键的灌装设备前时,何记者注意到机器运转极其平稳,几乎听不到杂音,灌装精度也很高。
“这台设备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很好。”何记者赞了一句。
孙工程师脸上露出一丝感慨:“是啊,这算是我们厂的功勋设备了。说起来也怪,前几天还偶尔有点小毛病,但最近……运转得出奇的顺溜,好像……好像有谁在暗中帮着调试过一样。”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李秀兰。
李秀兰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两次奇妙的“回响”和心间的暖意。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那台机器,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支撑着他们的力量。
参观完生产线,回到会议室。何记者沉吟片刻,说道:“报道需要客观公正,也需要有说服力的实证。光有你们的账目和说辞还不够。李厂长,能不能提供一些你们最新的产品样品?我想带回去,一方面可以请相关机构做个参考检测,另一方面,报道时展示实物也能增加可信度。”
“当然可以!”李秀兰立刻让赵大海去仓库取来了几瓶最新批次、不同口味的辣酱和泡菜。
何记者打开一瓶辣酱的封盖,一股更加浓郁、层次分明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整个会议室。那香气不仅仅是辣,更融合了各种香料的复合气息,醇厚诱人,让人口舌生津。
“这味道……很独特,很香。”何记者有些惊讶。他虽然不是美食家,但也能分辨出这绝非普通小作坊能做出来的味道。
李秀兰眼中闪过一丝自豪:“这是我们当家的……是林厂长带着孙工,反复调试了无数次才确定的配方和工艺。”
何记者用自带的小勺,小心翼翼地舀了一点,放入口中。
刹那间,一股鲜香麻辣、层次极其丰富的味道在他的味蕾上炸开!辣得够劲,却毫不燥口,麻得过瘾,又带着回甘,各种香料的味道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在口腔中演奏了一曲激昂而又和谐的交响乐!更奇妙的是,这味道里,似乎还蕴含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的“锅气”,一种属于家常、属于奋斗、属于不屈不挠精神的独特韵味!
何记者愣住了。他吃过不少辣酱,但从未有过如此强烈而独特的体验。这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他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那复杂而和谐的余味,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李秀兰讲述的,林卫东带着大家从摆地摊起步的画面,浮现出工人们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浮现出刚才面对检查组时,众人团结一心、绝不屈服的眼神……
这瓶辣酱,仿佛将“万家香”所有的汗水、信念、挣扎与坚守,都浓缩在了这醇厚的滋味里!
何记者猛地睁开眼睛,目光灼灼地看着李秀兰,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肯定:
“李厂长!我敢说,就凭这个味道!‘万家香’就绝对倒不了!”
何记者的肯定,像一剂强心针,让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万家香”人都热血沸腾。
然而,就在厂区里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转机和认可而群情振奋之际,谁也没有注意到,会议室窗外,远处厂区围墙的拐角阴影里,一个戴着鸭舌帽、身形猥琐的男人,正用一台简陋的望远镜,死死盯着会议室里的动静,尤其是盯着何记者和他手边那几瓶“万家香”辣酱。
男人快速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了几笔,然后压低声音对着一个笨重的移动电话说道:
“老板,省电台的记者进去了,待了很久,看样子是要做文章……他还拿走了厂里的产品……对,就是那个辣酱……”
“……嗯,我知道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吴老板阴沉冰冷的声音。
“他想报道?哼……没那么容易。”
“既然他们想把事情闹大……那就看看,是谁的声音,能传得更远,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