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归途上的暗礁(2 / 2)

“民用实验飞行器?”对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怀疑和警惕,“你们的飞行器型号未经备案,能量信号异常!立即关闭非必要系统,遵从引导信号!这是最后警告!”

战斗机群已经逼近,可以看到机翼下挂载的导弹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怎么办?”孙维民紧张地问。老卡更是直接嚷嚷着要动力全开跑路。

林卫东快速思索着。硬闯肯定不行,降落解释……“黑箭”的技术远超这个时代,一旦被扣押,后果不堪设想。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安全降落,又能最大限度保密的方式。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赵北辰信息流中提到的一个细节——“观星塔”在地球的观察员,通常伪装成各国高层或关键机构的成员,以便于监控和必要时进行有限度的干预。

他立刻对孙维民说:“尝试用‘黑箭’的备用通讯系统,向……向这个频率发送一段加密识别码!”他报出了一串从赵北辰信息中提取的、代表“观星塔”非紧急联络渠道的复杂代码。

信息发出后,短短十几秒,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命令下达了。

公共频道里那个严厉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接受新的指令,随后再次响起,语气虽然依旧严肃,但之前的攻击性明显减弱:

“‘黑箭’号,收到你们的紧急迫降请求。允许你们跟随长机,在备用三号场站降落。重复,关闭武器系统,严格遵从引导!”

战斗机群的锁定信号解除,其中两架战机脱离编队,飞到“黑箭”前方,打出引导灯信号。

跟随引导,两艘破旧的“飞船”降落在了一个位于山区、看似废弃但跑道维护良好的秘密场站。舱门打开,林卫东和孙维民走下舷梯,立刻被一队神色冷峻、动作干练、身着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作战服的人员包围。老卡则被要求留在“破烂螃蟹号”上。

一名看似负责人、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林卫东和孙维民,最后落在林卫东脸上。

“林卫东先生,孙维民教授。”他准确地道出了两人的名字,这让林卫东心中一凛。“我是此地负责人,代号‘山鹰’。欢迎回家,虽然你们的方式……非常特别。”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我们需要联系家人,并且……”林卫东试图掌握主动权。

“不必着急。”山鹰打断了他,“首先,我们需要对你们,以及你们的‘飞行器’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毕竟,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可能不仅仅是‘技术’。”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黑箭”舰体上那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损伤和能量残留痕迹。

林卫东心中一沉。对方知道他们的名字,语气看似公事公办,但那句“带回来的东西”和眼神,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盘查和好奇。

他们被分别带入不同的房间进行“询问”。询问的问题看似常规,却隐隐围绕着他们失踪期间的经历、飞行器的技术来源,以及……是否接触过“异常现象”或“特殊个体”。

当被问及最后一个问题时,林卫东的“溯源”感知捕捉到了询问者眼中一闪而过的、极其隐晦的探究与……期待?

不对劲。这些人,恐怕不完全是普通的军方人员。他们知道的,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多。赵北辰关于“观星塔”内部可能存在问题的警告,如同警钟在他脑海中响起。

简单的询问结束后,他们被安排在场站的一间临时休息室等候。夜色渐深,山区场站一片寂静。

突然,休息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林卫东警惕地打开门,门外站着的却不是之前的守卫,而是一个穿着基地工作人员制服、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紧张的年轻女子。

她飞快地塞给林卫东一张折叠的纸条,压低声音,语速极快地说:“林先生,有人让我把这个交给您。‘钥匙’不在您想的地方,看守‘钥匙’的人,已经注意到了您的归来。小心‘顾问’。”

说完,她不等林卫东反应,便匆匆低头离开,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

林卫东心脏狂跳,退回房间,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打印的字:

“‘万家香’老厂址,地下三号仓,午夜。”

而落款,是一个简单的、用墨水绘制的图案——一只抽象的眼睛,瞳孔却是一颗残缺的星辰。

与“观星塔”的徽记相似,却又有所不同,带着一种……破损与被侵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