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专利迷局(2 / 2)

在老王头家昏暗的杂物间里,林卫东小心翼翼地捧出了那两瓶落满灰尘的辣酱。玻璃瓶上的标签,正是那红底黄字的初版设计!更重要的是,瓶底清晰地刻着生产日期——“1988年11月3日”!

这个日期,比福满香专利申请日期,足足早了四个多月!

“太好了!王大爷!您这可是救了咱们厂的命啊!”赵大海激动得差点把老王头抱起来。

然而,杨律师在仔细查看了这两瓶“古董”辣酱后,却再次泼了冷水。

“实物证据非常有力,但……还不够。”杨律师谨慎地说,“对方完全可以质疑这两瓶辣酱生产日期的真实性,或者声称这是你们后来伪造的。我们还需要佐证,证明在1988年11月,确实有使用这种包装的‘万家香’辣酱在市场上公开销售过。”

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摇曳不定。

就在山穷水尽之际,苏青鸾再次伸出了援手。她在整理过去的采访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照片——那是她大半年前,第一次听说“万家香”这个从小地摊发展起来的小厂,出于好奇在江城一个小菜市场拍的一组反映个体经济发展的照片。照片的背景里,一个摊位上,赫然摆放着几袋红底黄字的“万家香”辣酱!照片的右下角,有报社洗印时自动打上的日期——“1988.12.20”!

虽然比老王头那瓶的日期晚了一个多月,但依然早于福满香的专利申请日!而且,这是刊登在省报资料库里的新闻照片,其证据效力极强!

铁证如山!

有了实物和新闻照片这两项关键证据,杨律师信心大增。他精心准备了答辩状和证据材料,并向法院提交了宣告福满香外观设计专利无效的申请。

案件开庭审理。南方某市的法庭上,气氛庄严而紧张。

福满香聘请的律师咄咄逼人,一再强调其专利的有效性和独占性,要求法庭严厉制裁“万家香”的侵权行为。

轮到杨律师发言时,他不慌不忙,首先出示了那两瓶刻有早期生产日期的辣酱实物,以及省报资料库中带有时间戳的新闻照片。

“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这两项证据清晰地表明,我的当事人‘万家香’食品厂,在原告福满香公司申请所谓的‘外观设计专利’之前,早已公开制造、销售使用该包装的产品。根据《专利法》相关规定,原告的专利因缺乏‘新颖性’,应属无效专利!”

福满香的律师试图质疑证据的真实性,但在法庭严格的质证程序下,他们的质疑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那张省报的新闻照片,其权威性和客观性无可指摘。

杨律师乘胜追击,结合之前搜集到的市面上早已存在的类似包装设计,进一步论证了福满香所请的“设计”实为行业通用元素,不具备授予专利所需的“创造性”。

庭审形势急转直下。法官当庭表示,将慎重考虑“万家香”提出的专利无效宣告申请,并倾向于认为福满香公司提起的侵权诉讼,基础已不存在。

最终,经过合议,法院作出裁定:中止本案审理,等待国家专利局对涉案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性作出最终审查决定。这意味着,在专利有效性明确之前,福满香的侵权诉讼被无限期搁置,“万家香”的产品可以继续正常销售!

虽然没有迎来最终判决,但这无疑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带着法庭上的捷报,林卫东一行人返回江城。专利危机的阴云似乎暂时散去,“万家香”再次转危为安。新厂区的规划建设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信用社的贷款也顺利到位,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也为了感谢全体员工在危机时刻的团结一心,林卫东决定在厂里举办一个小型的庆功宴。

当晚,食品厂院内张灯结彩,香气四溢。大锅菜,白面馒头,管够管饱。工人们欢声笑语,推杯换盏,气氛热烈到了顶点。林卫东端着酒杯,穿梭在工人中间,接受着大家的敬酒和祝贺,心中充满了久违的轻松和喜悦。

然而,就在这喧闹的背景下,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戴着帽子、身影瘦削的陌生人,悄无声息地混入了人群。他低着头,避开灯光,目光在人群中快速搜寻着,最终,定格在了正在和孙维民工程师交谈的林卫东身上。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诡异的弧度。然后,他像幽灵一样,悄然后退,消失在厂区外围的黑暗中。

庆功宴结束,众人尽欢而散。林卫东带着些许醉意,和李秀兰一起回到办公室,准备收拾一下再回家。

当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按下电灯开关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浑身的血液瞬间冻结,酒意全无!

办公室内一片狼藉!文件被翻得满地都是,抽屉被撬开,保险柜的门虚掩着……

而最让他瞳孔骤缩的是,在办公室正中央的桌子上,用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钉着一张白色的纸条。

纸条上,用红色的、仿佛鲜血写就的字迹,潦草地写着:

“游戏才刚刚开始。味道,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