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科长电话里那句“市里最近对个体经济发展的态度有些不同的声音”,像一块冰,瞬间浇灭了林卫东心中因成功举办讲座而燃起的喜悦之火。
他握着话筒,听着里面传来的忙音,久久没有放下。
不同的声音?把握分寸?
这些词听起来模糊,但结合之前的种种——陈干部表侄的疑似指使、那辆神秘的黑色轿车、以及这次针对柜台的恶意构陷——它们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他所遭遇的,可能不仅仅是眼红的同行竞争,其背后或许牵扯着更宏观层面的争论和更强大的阻力。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悄然笼罩了他。
“卫东?钱科长怎么说?”李秀兰关切地问道,她看出了丈夫接完电话后脸色的凝重。
林卫东放下电话,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些:“没什么,钱科长就是例行关心一下,让我们继续好好干。”他不想让妻子过早地承担这份无形的压力。
但李秀兰何其敏锐,她擦了擦手,走过来低声道:“是不是……又有什么麻烦了?因为上次那件事?”
林卫东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神,知道瞒不过去,便斟酌着说:“麻烦倒没有明确说。只是提醒我们,现在势头不错,但做事要更谨慎,规矩第一,不要被人抓住把柄。”他隐去了“不同声音”那部分。
“这是应该的。”李秀兰认真地点点头,“咱们挣的都是辛苦钱、清白钱,不怕人说。以后进出货、记账更要仔细,一分一毫都不能错。”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让林卫东心头一暖。他点点头:“对,只要我们自身立得正,就不怕影子斜。”
话虽如此,但潜在的危机感促使林卫东行动了起来。
他首先彻底整顿了内部管理。和赵大海、李秀兰一起制定了更严格的货物盘点、残次品隔离和处理流程。所有商品入库出库必须两人签字,每日营业款当天存入银行,绝不滞留过夜。账目更是由李秀兰亲自负责,做得清晰无比,随时可以接受检查。
对外,他更加注重“规矩”。所有商品明码标价,绝不短斤少两;对待所有顾客,无论买多买少,都一视同仁,热情周到;与大楼管理部门、工商、税务等部门打交道时,更是礼貌周到,主动沟通,该办的手续一样不落,该交的费用一分不少。
他甚至主动找到安保科长,表示感谢上次主持公道,并表示自己的柜台愿意积极配合大楼的一切管理规定,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个体户。这番表态让安保科长对他印象更佳。
林卫东试图用这种“无懈可击”的合规经营,来构筑一道防火墙,抵御那不知会从何处袭来的暗箭。
日子在看似平静中又过去了一段时间。柜台生意依旧红火,“知识讲座”的成功效应持续发酵,“卫东百货”的口碑和名气在小城消费者中越来越响亮。积累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然而,林卫东心中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他时常下意识地观察来往的顾客,留意大楼里是否有陌生的面孔长时间徘徊,甚至晚上离开时,都会格外留意四周。
那辆黑色轿车和它冰冷的目光,再未出现。仿佛真的只是一个错觉。
但钱科长的提醒言犹在耳。他知道,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或许正在涌动。
这天下午,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来到了柜台——是周老板。
周老板依旧是那副精明圆滑的样子,背着手,在他的柜台前踱步,细细打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络绎不绝的顾客,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羡慕,有算计,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周老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快请坐。”林卫东笑着迎上去,心里却快速盘算着他的来意。是来看笑话?还是又来试探进货?
周老板嘿嘿一笑,摆摆手:“不坐了不坐了。小林啊,你小子现在是真出息了!这柜台搞得,比我这老家伙的批发门市都热闹!”
“周老板过奖了,小打小闹,混口饭吃,全靠朋友们帮衬。”林卫东谦虚道,递过去一支烟。
周老板接过烟,凑近林卫东,压低了些声音:“行了,跟我还来这套虚的。我听说前阵子有人给你使绊子?弄了支破笔来闹事?”
消息传得真快。林卫东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一点小误会,已经解决了。多谢周老板关心。”
“解决了就好。这年头啊,红眼病的人多着呢!”周老板吐了个烟圈,似笑非笑地说,“树大招风,你小子现在可是咱们这小城个体户里的这个了。”他翘了翘大拇指。
又是“树大招风”!林卫东的神经微微一跳。
他叹了口气,顺着话头说:“唉,可不是嘛。老老实实做点生意,难啊。周老板您经验丰富,还得请您多指点指点,这风大了,该怎么躲?”
周老板眯着眼看了看他,忽然道:“指点谈不上。不过嘛,小林,有没有想过,把根扎得更深一点,更稳一点?”
“哦?怎么讲?”林卫东认真请教。
“你这柜台生意是好,但说到底,是借了百货大楼的地盘,是租的。”周老板分析道,“哪天政策有个风吹草动,或者大楼有啥想法,你这不就悬空了?就像无根的浮萍,风浪一大,说翻就翻了。”
这话一下子戳中了林卫东内心最深处的隐忧。他之前考虑扩大经营,想的也是在同一楼层或者大楼其他地方再租柜台,从未想过离开这个“黄金宝地”。但周老板的话,无疑指出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
“那您的意思是?”
“买个自己的铺面!”周老板斩钉截铁地说,“哪怕小一点,偏一点,但那才是你自己的产业!谁也拿不走!有了自己的窝,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那才叫真正站稳了脚跟!”
买铺面?!
这个想法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林卫东脑海中的迷雾!
对啊!为什么一定要困在百货大楼里?为什么一定要担心政策变化和管理层的态度?如果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门店,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业”起步!才能真正抵御那些来自体制内或明或暗的风险!
周老板看着他发亮的眼神,知道说动他了,又添了一把火:“我听说啊,老街口那边,好像有两间临街的平房要转让,房主打算搬去省城跟儿子住。地方虽然偏了点,旧了点,但价格应该合适。你要是真有想法,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
林卫东的心脏砰砰直跳!巨大的兴奋感和机遇感冲击着他!但他强行冷静下来。买铺面是大事,需要巨额资金,需要考察地段,需要权衡利弊,绝不能冲动。
他压下激动,对周老板诚恳地说:“周老板,您这可真是金玉良言!点醒了我!太感谢您了!这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还得跟家里商量一下。如果真要去看,少不得还要麻烦您引个路。”
“好说好说!”周老板见目的达到,笑呵呵地拍了拍林卫东的肩膀,“年轻人,有魄力点!我看好你!行了,你忙吧,我再去别处转转。”
送走周老板,林卫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拥有自己的店铺!这个诱惑太大了!这几乎是所有摆摊起家的个体户的终极梦想!这意味着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意味着事业上一个质的飞跃!
晚上打烊后,他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李秀兰和赵大海。
“买铺面?咱自己的店?”赵大海眼睛瞪得溜圆,兴奋地直搓手,“卫东,这……这能行吗?那得多少钱啊?”
李秀兰也被这个大胆的想法震惊了,她先是惊喜,随即脸上也涌起浓浓的担忧:“是啊卫东,这可不是小数目。咱们虽然攒了些钱,但买铺面……够吗?而且买了铺面还要装修、进货,万一……万一生意不好怎么办?风险太大了。”
“风险肯定有。”林卫东冷静地分析,“但机会更大!就像周老板说的,有了自己的店,才算真正扎下根。不用再看大楼脸色,不用交租金,经营也更自由。至于钱……”
他快速心算了一下目前的积蓄和柜台每天的流水。“咱们的钱可能还不够,但差的应该不算太多。可以想办法凑一凑,或者跟房主商量分期付一部分。关键是地段和价格,得先去看看。”
他看向妻子,语气坚定:“秀兰,我知道你担心。但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这个柜台。要想走得远,必须迈出这一步。而且,现在……”他顿了顿,想起了那些“不同的声音”,“现在的情况,有个自己的地方,也许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