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示级,通往一号机库的垂直高速电梯落下。
电梯门滑开,一股混合着冷却液和金属离子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莲首先迈出电梯,身后十人紧随。
她们的任务是测试新型舰载机。
可当她们看见眼前的景象时,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她们,也不由得呼吸一滞。
来时空荡荡的巨型空间,此刻已化作一座高度要塞化的迷你空港。
长宽超过五百米,穹顶挑高超过三百米,视野开阔得让人产生某种不真实感。
一艘猎犬级穿过机库入口那层金光流转的能量幕布——狄拉克之帘,在反重力引擎的嗡鸣中,精准地降落在指定泊位。
数名地勤人员立刻操作着炸弹货柜抵达,工程无人机吊装着数十吨重的震荡炸弹,开始装入其投弹仓。
几乎是同时,又有两艘猎犬级荡开一圈涟漪,穿透光幕而入。
所谓狄拉克之帘,是一种力场屏障。
在莲的理解里,它就像一道能分辨敌我的能量光幕,己方舰船可凭识别信号畅通无阻,而外界的陨石、真空乃至爆炸冲击,则会被它完全隔绝在外。
在光幕之内,各种氧气生态流通。
舰长说这是基于某种量子操控原理。
具体她不懂。
她只知道,这层薄薄的金色光幕,是迄今为止见过最方便可靠的机库大门。
在机库上空更远处,一艘体型更为庞大、装甲厚重的剑齿虎级驱逐舰被固定在接驳廊桥上,旁边则是阿斯特罗级护卫舰。
剑齿虎级显然刚完成补给,引擎舱还在向外排出淡蓝色的余热雾气。
这三类战舰的同时存在,意味着这个机库具备支持多类型舰艇快速部署和补给的能力。
最令她心惊的是这里的运作效率。
至少有五百名身着不同颜色功能性制服的地勤人员和各种型号的工程机械,在庞大的空间内高效穿梭。
自动化运输平台沿着发光的磁轨无声滑行,将巨大的弹药箱和能量单元精准送达指定位置。
整个场面繁忙至极,却井然有序。
一辆无人通勤悬浮车驶来,她们迅速登车,前往1b甲板区域。
车厢内很安静。
叶莉娜盯着自己的手掌,樱则端坐,脊背挺的笔直。
其他人表情平静或倚靠在座椅上。
没有人说话。
此刻,外面的战况正处于白热化,帝国正不惜代价地用人命来测试“天罚号”的防御极限。
而她们,即将成为反击的尖刀。
很快,通勤车在1b甲板停下。
这里与主机库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是一片空旷的圆形区域,地面由厚重的装甲板构成,在特定的方块区域呈现暗灰色。
除了他们一行人,没有任何地勤人员或设备。
莲率先激活纳米战斗服,银色的纳米粒子如水银从腰带涌出,在3秒内包裹全身,形成贴合肌肉线条的防护层。
叶莉娜,樱等人紧随其后。
十一道银色身影,立于空荡荡的甲板中央。
就在这时——
轰隆。
低沉的液压系统运作声从脚下传来。
厚重的装甲板发出摩擦的巨响,在复杂的机械结构驱动下,朝内侧开启,托举着一架架她们从未见过的舰载机升起。
它们长达三十六米,比常规的重型攻击机或者轰炸机大了近乎一倍。
随着平台完全平行,战机全貌彻底展现在众人眼前。
它们通体覆盖着浅银灰色涂装,在灯光下泛着冷冽光泽。整体轮廓呈极具攻击性的箭头形态,尖锐的机头如同刺破真空的长矛。
机身两侧是向外大幅延展的主翼,翼型锐利,边缘薄得仿佛能切开空间本身。
最为醒目的是主翼后方那两个高耸并向外倾斜的双垂尾,它们如同鲨鱼的背鳍,不仅赋予了战机极高的机抗干扰能力,更在视觉上营造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气势。
在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处以及机身中部,可见多组精心设计的复杂结构,它们可能是矢量喷口、辅助引擎或是隐藏式武器舱,层层叠叠的装甲板与散热格栅细节,无声地诉说着其内部蕴含的磅礴动力与致命火力。
这种战机,以其硬朗的线条、复杂的结构和充满力量感的姿态,完美展现了一个理念。
速度即正义,火力即真理。
它的名字叫做——红尾鵟(kuáng)。
根据陆翎的说法,这架轻型舰载机能轻松够撕裂战列舰乃至无畏舰装甲的尖端型号。
这在莲的印象中是不可能的。
因为帝国战舰装甲厚重,舰载机轻便的机身注定了它们注重速度,输出的伤害有限。
但现在,当她站在这架战机面前,信了。
因为这不是一般的“舰载机”。
“所有人,上机。”莲没有多余的废话。
她率先走向最中央的那架红尾鵟级,机身侧面的登舰口在她靠近时自动打开。
“检查武器系统,确认动力接入。”她一边登舰,一边在内部频道发出指令,“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完成准备和熟悉操作,三分钟后,全员出击。”
这种庞大的舰载机,其内部结构已经接近单人驾驶的突击舰。
莲穿着紧身作战服落座,驾驶舱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