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的妻子,正是他领兵占据阴平后,为稳定当地势力最大的氐人部族而迎娶的。
女方是阴平氐人杨氏首领的嫡女。当初明军精锐开进阴平,甲胄鲜明,军容雄壮,当地以杨氏为首的氐人审时度势,非常“醒目”,非但没有抵抗,反而纷纷主动打开寨门投诚,献上人口名册,表示愿尊明国号令,还贡献出不少在本地都算珍贵的粮食以犒劳大军。
吕蒙见这些氐人首领如此识趣,心知其能在此地世代延续,确有其生存智慧。
于是上书朝堂,建议采取以氐治氐之策,授予各部首领相应的官职、官服、印信,让他们返回本部居住之地,继续管理族人,但前提是各部必须接受明军派驻官兵监视,并需按时缴纳赋税。
同时,吕蒙提出一长远之策,阴平郡太守府可为各部氐人修建官衙,而各部首领的继承人,需持明王的赦令,前往明国都城阳翟陪太子读书,待其学有所成,既可返回阴平继承首领之位并兼任朝廷命官,也可选择留在中原,待其征辟步入仕途,一步步晋升为朝堂大臣。
此策一出,各部氐人首领眼见后代不仅能得到强大明国的认可,更有机会进入繁华的中原王都陪王太子读书,学得中原学识,谋得一个远比困守山林更有前途的未来,无不心动。
纷纷将吕蒙给予的王令交给自家最看重、最聪慧的后人,让他们携带资财,远赴豫州颍川郡的阳翟城,去陪伴明国王太子读书,学习汉家经典律法。无论将来是学成归来,用先进知识壮大族裔,还是留在中原为官,光耀门楣,都是一条康庄大道。
杨氏首领,即吕蒙的岳父,更是积极。他不仅将最聪明的儿子送去了阳翟,起初甚至动过念头,想将膝下最美貌的女儿,也就是如今吕蒙的妻子,进献给明王,梦想着能成为王室外戚,那将是何等的荣耀!
他这个想法被派驻在杨氏领地的一名将领得知后,吓了一大跳,赶紧找机会劝阻。
那军官对杨氏首领说道,明王与王妃乃是结发夫妻,恩爱甚笃,举国皆知。自大婚至今,明王始终一夫一妻,相濡以沫。
王妃贤德,将王府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与明王内外相济,方有明国今日之盛。况且,王子王女众多,皆聪慧健康,太子储君之位稳固。
若此时贸然向明王进献美人,非但不能讨好,反而极有可能触怒王妃与太子等人,引来泼天大祸!
再者,明王若真有广纳嫔妃之意,中原那些世家大族,早就争先恐后地将嫡女送入王府了,哪里还轮得到阴平的氐人女子?
杨氏首领闻言,如醍醐灌顶,惊出一身冷汗,连忙打消了这个危险的念头,并对这位直言劝谏的将领感激不尽。
他深知明国如今的强势,疆域万里,带甲百万,治下数千万人口,黄河以南除巴蜀少数郡县还在苦苦支撑,已尽属明国。
连昔日叛服不常、桀骜不驯的凉州羌胡,都被明国大军整治得服服帖帖,不愿臣服者大多已远徙西海之外的草原深处。再看族中驻守的那些明军,装备精良,纪律严明,战力强悍。
若真因献女之事得罪了王妃,恐怕一道懿旨下来,阴平的明军就能让杨氏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