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张松为明求粮(1 / 2)

笑了一阵,张松见刘璋心情极佳,便趁势小心地提出:“大王,近日明国商部官员与臣接洽时提及,明年若想继续保持乃至扩大通商之事,希望蜀国能用更多的粮食来换取他们的商品。他们言道,明国境内多地遭灾,急缺粮食赈济灾民,为此宁愿在价格上再做些让步,只求大王能多供给些粮食。”

“明国有灾?”

刘璋闻言,非但没有担忧,反而眉毛一挑,露出几分喜色。

“这是好事啊!他波彦国内有灾,忙于救灾安民,自然就无暇他顾,不会到处征伐了。吾巴蜀也能继续安享这太平岁月。”

“去岁明王波彦亲提大军进入汉中,陈兵于葭萌关下,可是让孤多日未能安寝,好在巴蜀道路险峻,有崇山峻岭阻隔,才使得明军最终退去。”他想起当时提心吊胆的日子,仍有些心有余悸。

他略一沉吟,摆了摆手,显得颇为大度:“巴蜀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卖给他们一些也无妨,只要能赚到钱便是好事。”

“孤准了,同意明国用货物换粮,既然他们急着要粮,这货物的价格,还得让他们再降一些。还有,”他想起另一件事,补充道,“下次交易,要多换些战马回来。那刘备如今盘踞在雒城,离成都太近,犹如卧榻之侧有猛虎酣睡,不可不防。多练些骑兵,紧要关头或可出击,最不济也能突围出去,向外界求援。”

“大王英明,思虑周详!”张松立刻奉承,心中却是一喜。

为明国争取到急需的粮食,这又是一桩功劳。

在这乱世,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比金银更实在。将这些粮食运往明国,无疑能大大缓解明国的压力,无论用于赈灾、军需还是支撑那些耗粮巨大工事,都大有裨益。

“臣过后便去与明国商部之人详谈,定将大王的要求转达,为蜀国争取到最大之利。”

张松暗自将明王与蜀王对比,越发觉得云泥之别。

明王波彦雄才大略,不贪图享乐,文治武功冠绝当世,权势滔天却至今只有一妻,子女皆为嫡出,一心只为天下一统、再创盛世而奋斗。

反观蜀王刘璋,不过是守成之主,在其父刘焉留下的基业与众臣辅佐下才勉强坐稳位置,平定了几场内部叛乱,却毫无进取之心,只知偏安巴蜀一隅。

连出兵汉中都是臣下苦苦劝谏的结果,最终还逼得张鲁直接投降了明国,彻底堵死了北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