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五位年少英才(2 / 2)

波彦正色道,语气转为严肃:此次凉州盐政整顿,数个月内凉州盐利增收不少,在稽私军中,擒私盐头目无数,缴获私盐众多。这些功劳有目共睹,是实打实之事,岂能不论功行赏?

他的声音威严中带着慈祥:方才孤已经说了,孤向来赏罚分明,有功必赏。尔立了功却不要赏,可是要让孤失信于天下,将孤置于不义之地?快快说说想要什么赏赐。

诸葛亮立即躬身,言辞惶恐而恭谨:学生不敢!大王仁义布于天下,人人皆信大王之言,学生怎敢有损大王美誉。学生所为,不过是尽本分而已。

既是不敢,那还不快说?波彦故作严肃地挥了挥手,眼中却带着笑意,孤与众大臣还要商议许多要事,不可在此事上过多耽搁。

诸葛亮沉吟片刻,似乎在认真思索,然后缓缓道来,学生家中叔父与大兄皆领朝廷俸禄,衣食无忧。学生以为,多要钱粮无益,反而易生奢靡之风,辜负大王平日教诲。学生年纪尚小,学识浅薄,此时出仕为时尚早,还需多加历练。学生只想多读几年书,多长些见识,将来更好地为大王效力。

他的眼中突然闪现出渴望的光芒,语气变得热切:听闻阳翟藏书馆即将建成,里面典藏天下书籍,自先秦诸子典籍至当世名家着述,无所不包。学生恳请大王,给学生一个特许,让学生能自由出入藏书馆,翻阅天下典籍,博览群书,多学些东西,多长些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赏赐了。

好,孤准了。波彦爽快答应,随即又摇头笑道,但这也不算什么重赏。不要金钱,不要官位,只想读书,这份心思实在难得。既然如此,尔今后就随太子一起读书吧。太子正值求学之年,需要良师益友相互切磋。

波彦又将目光投向大臣后方的数位少年,声音洪亮而威严:庞统、陆逊、钟毓、马良,尔等四人今后也一同陪同太子读书。

四人急忙出列,整齐地躬身行礼,齐声领命:学生遵旨!声音中难掩激动与荣幸之情。庞统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陆逊显得沉稳持重,钟毓姿态端庄,马良神情谦和,各具风采。

波彦看着下方五位风华正茂的少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尔五人都是极聪慧之人,在各地学堂中力压群英,才能来到这大殿之中。陪太子读书,再合适不过。他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希望尔等珍惜这个机会,互相砥砺,共同进步。太子需要尔等这样的良伴,朝廷也需要尔等这样的人才。望尔等勤学不辍,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回到位置上。五人躬身行礼,缓步退下,举止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朝会继续进行,各位大臣依次禀报政务,从边境防务到农田水利,事事关乎国计民生。波彦或追问细节,或当场决断,或交由相关各部各司商议。诸葛亮等人凝神静听,不时在准备好的纸墨上记录要点,生怕漏掉任何重要的治国之道。

当太阳升至中天,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入大殿,朝会方散。波彦起身离去前,特意朝五位年轻学子看了一眼,目光中充满期待与信任。

诸葛亮与庞统等人相视一笑,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陪太子读书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将有幸接触最核心的治国之道,学习最精深的经世之学,为将来辅佐君王、安定天下打下坚实基础。这份经历,将使他们的人生道路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