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内,高踞王座之上的波彦,面带笑意,目光扫过殿中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朗声笑道:
“哈哈哈,感谢诸位的恭贺。”
笑声渐歇,他的神色转为沉稳,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宽阔的殿宇中:“然在议北伐曹魏之大计前,孤以为,首要之事,是需与诸位爱卿细细分说今岁吾大明已行之事,已获之绩,已遇之难。”
“唯有洞悉自身,明了国情,知我之强弱,晓民之甘苦,方能谋定而后动,行稳而致远。”
他略一停顿,让话语中的分量沉入每位臣子的心中,继而以更凝练的语调阐述他的治国理念:
“治国之道,犹如筑万丈高楼,必先固其根基。这根基,便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琐碎的日常政务。”
“农桑收成、河工水利、吏治清明、赋税均衡、边关安宁……此等诸事,皆为国家之砖石。”
“做得好,则一砖一瓦,层层垒砌,终成参天大厦,固若金汤。做得不好,则一砖之松,可能导致一瓦之坠,根基动摇,大厦便有倾颓之危。”
他的比喻生动而贴切,引得众臣纷纷颔首。波彦见状,进一步引申,声音愈发沉凝:“更有一言,诸君当时刻谨记于心。民为水,国为舟。水势平缓,则舟船可行千里,畅行无阻。”
“水势汹涌,若不能善加疏导,则怒涛翻覆,纵是巨舰亦难免倾没之祸。此乃千古至理,载舟覆舟,皆系于民之一字。故吾等为政,当时时以民为本,事事以民为先,使民有所安,有所养,有所盼,则国基自固,国运自昌。”
这一番新颖而又直指核心的治国理念,如醍醐灌顶,令殿中众臣顿感豁然开朗,深觉贴合实情。
吏部尚书张毅率先持笏出列,躬身赞道,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大王所言,真乃治国之名言至理,微臣闻之,如拨云见日!治国确当如此,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民生中固根基。”
“臣谨遵大王教诲,自今日起,吏部考核或遴选天下官员,必当更加着重其治民之能、安民之绩、惠民之实。凡在任期间,能使辖地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充实,讼简风清者,方为上考。”
“反之,即便其他之项上略有建树,若民生凋敝,怨声载道,亦当严加惩处,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