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猛地回神,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与羞愧,连忙整理衣冠,向前深深一揖,几乎将身子折成了直角,声音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颤抖:“外臣张松,拜见明王!恭祝明王万年无期!”
波彦将他的失态看在眼里,却不以为意,只是平静地开口,声音沉稳,直奔主题:“不必多礼。不知蜀王刘璋,派汝远道而来,见孤有何要事相商?”
张松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恭敬答道:“回禀明王,外臣奉蜀王之命,特来与明国商议两国通商事宜。”
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道出,“吾家大王认为,两国之间,纵有兵争伐交,亦属常事,然不应因此断绝往来,影响黎民百姓之生计。如今明、蜀两国断绝商贸已久,蜀中缺乏凉州骏马、塞外皮毛、中原精巧物产,以及各类书籍供士人研读,眼界日渐闭塞。而明国想必亦需蜀中锦绣、珍稀药材、精美漆器等物。长此以往,于两国百姓皆是不便。”
他悄悄抬眼看了看波彦的脸色,见其并无不悦,便继续道:“出使之前,吾家大王特意交代,蜀国愿以粮食,与明国交换良马,以解燃眉之急。为表诚意,蜀国特备下一份薄礼,献于大王,望大王笑纳。”说完,他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卷用锦缎包裹的礼单,双手高高捧起。
波彦目光微动,看向一旁的礼部尚书严畯。
严畯会意,立刻出列,从张松手中接过礼单,然后面向众臣,高声唱念起来。礼单上所列,无不是蜀中珍宝,诸如极品蜀锦百匹、千年灵芝、罕见朱砂、精美金银扣器、蒟酱等,种类繁多,价值不菲。这份厚礼,无疑表明了刘璋希望重启商贸的迫切与诚意。
听完礼单,波彦面色平和,心中已然明了刘璋的意图,在面临刘备威胁的困境下,希望通过商贸稳住明国,甚至换取战略物资。他朗声道:“好!蜀王既有此意,为两国百姓生计计,孤便准了所请,重启通商。”
他随即下令:“糜尚书。”
商部尚书糜竺应声出列:“臣在。”
“过后,由商部主导,与蜀国使臣详细商议通商具体条款,核定各类货物价格,最终签订通商盟约,务求公允。”
“臣,领旨!”糜竺躬身领命,随后转向张松,客气地拱手一礼。张松连忙还礼,心中暗喜,出使任务总算顺利完成。
“通商要事已毕,今日朝会便到此为止。使者远来辛苦,吾明国自当尽地主之谊。”波彦语气变得温和,“今晚,孤将在王府设下宴席,率领文武百官,为使者接风洗尘。还请使者先回驿馆好生歇息,养足精神,准时赴宴。”
他又对严畯吩咐道:“严卿,礼部需妥善安排,务必让蜀国使团一行宾至如归,不可有丝毫怠慢。”
严畯再次出列,躬身道:“诺!臣定当安排周全。”
“永年,请随老夫来。”严畯走到张松面前,他刚刚已看过张松的名刺,知晓其表字为永年,故而以字相称,显得更为客气,亲自引领张松前往驿馆休息。
张松受宠若惊,连忙向波彦再次行礼告退:“外臣谢大王厚恩!今晚之宴,臣必准时赴约,不敢有误。”
他一边跟着严畯退出大殿,一边心中波澜起伏。他万万没想到,这位以赫赫战功立国的明王,竟是如此气度恢弘,礼贤下士,对待自己这个外臣都这般客气有加。而且观其与麾下文武相处,气氛竟是这般和谐融洽,全然没有想象中武人君主的粗豪霸蛮之气。
更让他震惊的是,明王竟直接指派了两位部院尚书与他接洽,足见对其重视。他已深知明国政务府九部权势之重,各部尚书皆是跺跺脚一方震动的人物。
明王的平易近人与高效决断,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待张松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外廊道,郭嘉方捻须轻笑,对波彦说道:“大王,观此人神色,初见大王天威时之震撼,以及受礼遇后之感激,臣看来,恭喜大王,巴蜀之地,将来或可得一有力暗子矣!届时收取巴蜀,必当事半功倍。”
徐庶、周瑜等人亦含笑点头,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了然于胸的轻松笑声,仿佛巴蜀山河,已在这笑谈间纳入蓝图。
波彦心情大好,对众臣道:“诸卿今晚都来王府赴宴。乘此机会,吾等也好生聚一聚,畅饮几杯,洗去近日忙于政务的疲惫之色。”
群臣齐声应诺,声震殿宇:“臣等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