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一行人马进入九江郡地界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但见漫天遍野的飞蝗,如同乌云蔽日,嗡嗡之声震耳欲聋。
蝗群所过之处,无论是庄稼、树叶还是野草,都被啃食一空,原本绿意盎然的田地,此刻只剩下光秃秃的根茎裸露在外,触目惊心。
田埂边,许多百姓望着被毁的庄稼,满脸绝望,妇人们更是捶胸顿足,哭声一片。
步骘勒住战马,面色凝重,立即下令所有随行人员配合当地官府与百姓,就地取材,搜集大量的稻草、木材等引火之物,在蝗群前进的方向上快速构筑起一道道火墙。烈火熊熊燃起,无数飞蛾扑火般撞入火墙的蝗虫被烧得噼啪作响,纷纷坠落在地,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气味。
看着这惨烈的场景,步骘心中更加担忧九江郡其他地方的情况。他留下大部分人手继续协助灭火阻蝗,自己只带着将领凌操以及百名精锐骑卒,马不停蹄地赶往九江郡治所方向。
一路行来,但见沿途所有的百姓都动员起来了,男女老少全体出动,在田地间奋力扑杀蝗虫。就连三岁的幼童,也拿着小木拍,笨拙地拍打着地上的蝗虫。家家户户都将鸡、鸭、鹅等家禽赶到田间,这些禽类起初还兴奋地啄食,但不久便吃得鼓鼓囊囊,再也吞不下去了。各地里正、乡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快!把稻草干柴铺开,点火!绝不能让这些害虫跑到下一个县去!”“所有禽类都赶到地里吃虫!”“学堂暂时停课,请先生领着学子也来帮忙灭虫!”
步骘一路疾驰,终于在九江的一片受灾农田里,找到了正卷着裤脚,亲自领着百姓灭蝗的九江太守陈登。只见陈登满头大汗,官袍上沾满了泥点,正声嘶力竭地吩咐着众人,哪里还有半分朝廷大员的模样。
看到陈登如此尽心竭力,步骘心中欣慰无比,看来大王果然没有看错人,彭城、下邳、九江这三郡的太守,都是尽忠职守、实干为民的能臣,都在严格执行政务府发出的抗灾法令。
“元龙!九江蝗灾情况如何了?”步骘快步上前,高声喊道。
陈登闻声回头,见是刑部尚书步骘亲至,连忙上前行礼:“下官参见尚书!”
步骘一把扶住他:“元龙不必多礼,此刻灭虫要紧。快与吾说说九江的虫灾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陈登急忙回道:“九江已有过半数的县发现了蝗害,下官已严令各县县令,必须亲自带人,领百姓全力扑杀飞蝗,挖掘虫卵。同时也已向扬州刺史府去信求援。”
“虞刺史已派人前来协助,并且告知下官,他已请动了医学院的师生,正在尝试配制毒药,制作药水喷洒,以毒杀蝗虫。只是目前配制的药水毒性还不够猛烈,无法立即杀死蝗虫,医学院的师生还在加紧改良配方。”
步骘听到用毒药杀虫,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思路。若能成功,一桶药水就能喷洒大片田地,效果远比单纯依靠人力扑杀要高得多。他连忙追问:“医学院的师生今在何处?药物药性试证得怎么样了?”
“他们都在寿春的医馆内,下官也不清楚如今药性改良得如何了。”陈登答道。
“好!元龙,吾二人立刻赶回寿春,亲自去看看结果如何。若此法有效,必须尽快征集药材,配制杀虫药水。倘若遏制不住这场蝗灾,恐怕今岁整个江淮都要绝收了。这势必会耽误大王未来的战略大计,这个责任,吾等都承担不起!”步骘语气急促,充满了紧迫感。
“好!下官这就随尚书赶回寿春!”陈登也知事关重大,立刻向身边的功曹等下属仔细交待了灭虫要事,随即翻身上马,与步骘并辔而行,朝着寿春城方向疾驰而去。
待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回寿春城,进入太守府,正好遇见从丹阳郡治所宛陵紧急赶来的扬州刺史虞翻。
虞翻见到步骘,快步迎上前,拱手道:“子山兄,又见面了!辛苦,刚从宛陵北迁阳翟不久,如今又为蝗灾之事奔波回到扬州!”
步骘拱手还礼,脸上满是忧色:“为大王,为明国百姓做事,不敢言辛苦。仲翔兄果然不同凡响,竟能想到用毒药灭杀蝗虫的法子。对了,如今这杀虫药的药性,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