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彦起身走下台阶,仔细察看他们带来的铁锭与兵器胚体。他拿起一块铁锭敲击,声音清脆;又检查刀剑的材质,果然质地均匀,品质较之前有明显提升。
“好!果然不错!”波彦满意地点头,脸上露出笑容,“不用拍孤马屁,孤只是提出想法,真正落实的还是尔等。这次尔等立了大功,孤说话算话,赏赐早已备好,官职与赏金稍后便可领取。”
他环视众人,郑重说道:“不过今后还要辛苦诸位奔赴各地铁矿,协助当地改良冶铁技艺,提高钢铁产量。有了充足的钢铁,大军才不会缺少兵甲,百姓也不会缺少农具。待这些事都办妥了,孤再为诸位庆功立传,日后还可进学院担任讲师,将技艺传承下去。”
詹元与雷广已是高官,对官职升迁并不太在意,但听到庆功立传四字,都不禁动容。这不仅是莫大的荣耀,更是青史留名的机会。
而站在后面的赵铁等工匠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
从今往后,他们就是堂堂正正的官员,可以领取朝廷俸禄了!这是真正改变命运!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作为工匠出身,竟然还能去学院当讲师,为人师表!
赵铁不禁回想起这些年来,大王特意派人教他们读书识字,让他们明白事理。正因为如此,这次他们才能理解大王的指示,明白那些技艺改良的原理,最终成功改进冶铁技艺。
他悄悄掐了自己一把,确认这不是在做梦。
“谢大王恩赏!”众人齐声拜谢,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臣等必当竭尽全力完成大王交代之事,赴各地改良冶铁技艺,绝不让明国缺铁少钢!”
波彦亲手扶起众人:“孤相信诸位。不过尔等也不能就此满足,还要继续探索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既能提高产量,又能炼出更优质的钢材。铁能如此,金、铜等其他金属是否也可照此办理?这些都需要尔等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慢慢摸索。若是能有好结果,就算是赐爵,孤也绝不吝惜!”
“孤会让民部拨付钱粮,让尔等继续探索冶金技艺,不够,孤可拿出王爵俸禄出来补贴尔等,只望有好结果。”
“臣等谨遵大王之令,定当潜心钻研,不负大王厚望!”
波彦心情大悦,笑道:“正好孤要休息用膳,诸位来得巧,就陪孤一起吃顿饭吧,也算是对尔等这些功臣这段时间日夜操劳的犒赏。”
不久,偏殿中摆开宴席。虽然不算奢华,但菜肴精致,酒香醇厚。波彦举杯道:“孤敬诸位功臣一杯!尔等的功劳,丝毫不逊于战场上的军功。”
“明国正是有诸位这些默默奉献的功臣,才日益强大。炼出好铁,打出好刀剑、甲胄,大军才能砍翻敌军,还有农部那些农人在田间地头培育新高产粮种,每年不断改善堆肥之法,增强地力,让百姓耕种有了余粮,日子渐渐安稳。这些事数不胜数,功劳同样不可磨灭。”
波彦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郑重承诺:
“待天下一统,孤定要为尔等这些默默无闻的功臣,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功宴,让世人知道,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都有诸位的功劳在其中。届时,孤将亲自为诸位颁发功绩证明,让尔等的贡献永载史册!”
众人听罢,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铁更是哽咽难言,他从未想过,自己一个普通工匠,竟能得到大王如此看重。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大户铁坊劳作的日子,那时工匠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成为官员,与大王同席而食?
“大王恩重如山!”詹元代表众人表态,声音哽咽,“臣等本是卑贱之人,得大王如此信任重用,必当万死不辞,世世代代效忠明王,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过后宴席中,波彦与工匠畅谈冶铁技艺,仔细询问改进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工匠见大王如此平易近人,也都放开胸怀,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大王,”赵铁鼓起勇气说道,“臣在验证大王冶铁之法过程中发现,若在炼铁时加入少量石灰石,可更好地去除杂质。只是具体用量还需反复试验。”
波彦赞许地点头:“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赵铁官要详细记录验证过程,找出最佳配比。成功后,孤必有重赏。”
酒过三巡,波彦又询问了工匠的各家情况,得知赵铁家中老母患病,当即命医官前去诊治。如此关怀备至,让在场众人无不感激涕零。
宴席结束后,赵铁等人在波彦亲军的护卫下,穿着崭新的官服,奔赴各地铁矿,协助当地改良冶铁技艺。临行前,波彦特意嘱咐:“此行之事艰巨,但关系国家命脉。尔等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培养当地工匠,让改良之法在各地扎根生长。”
送走众人,波彦站在殿前,望着远去的赵铁等人,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工匠的努力,将是明国强盛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