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召羌人议事(1 / 2)

“呃......”阎行闷哼一声,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穿透自己胸膛的画戟。

冰冷的金属撕裂血肉的感觉如此清晰,他感到生命力正随着胸口涌出的热血迅速流逝。

这位西凉猛将曾无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却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他艰难地抬起头,最后望了一眼太守府深处,那里有他挚爱着的妻儿,他曾发誓要用生命守护的家人。

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了儿子稚嫩的呼唤,看到了妻子倚门等待的身影。可惜,他再也保护不了他们了。脑海中闪过儿子蹒跚学步的模样,妻子温柔的笑容,一滴泪混着血水滑落。那是他戎马生涯中罕见的柔情时刻,如今却成了永恒的遗憾。

吕布猛地抽出画戟,带出一蓬血雨。阎行的身躯轰然倒地,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渐渐失去神采,始终望着家的方向。这位在凉州威名远扬的将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至死都牵挂着他未能守护的家人。

“将军!”几个亲兵悲呼出声,却不敢上前。他们紧握兵器的手在颤抖,眼中满是愤怒与恐惧。

这些跟随阎行征战多年的老兵,此刻只能眼睁睁看着吕布踏过阎行的尸体,如同战神降临,周身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杀气。他们知道,稍有异动,就会步阎行的后尘。

“割下首级!”吕布冷声下令,随即转向李傕,“李将军,太守府交给汝,布去接管东门了。”他的声音平静得不带一丝感情,仿佛刚刚结束的不是一条生命,而是完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差事。

李傕点头,目光在吕布身上停留片刻,“好,吕将军请便。”

看着吕布大步离去的身影,李傕心中感慨万千。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飞将,如今在明王麾下竟变得如此驯服,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人生真是不可言喻。李傕不禁回想起在洛阳时,那时吕布杀义父丁原投靠相国,后又与王允合谋当街刺杀相国,被他们这些西凉旧部打出长安城。那时的吕布桀骜不驯,目中无人,谁能想到,时过境迁,如今二人竟同在明王帐下听令。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向桀骜不驯、反复无常的吕布,在明王麾下竟变得如此顺从。明王究竟有何等魅力,能让这头猛虎甘心受缚?

李傕不禁想起自己初次见到明王时的情景,汜水关下一招败吕布。

“连这等猛将都心甘情愿为明王驱使......”李傕暗自心想,对明王更加佩服。他也庆幸自己当初果决归顺,才能过上如今这般舒心日子。

不必再整日勾心斗角,不必担心部下反叛,只需专心为明王效力即可。这种安稳,是他在董卓麾下时从未体会过的。

想到郭汜如今领着爵禄,在长安城内逍遥自在,他不禁莞尔。

那个曾经与他争权夺利的老对头,如今也过上了安逸的生活。等儿子再大些,为他拼个好前程,自己或许也该卸甲归田了。这些年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他早已厌倦。

“将军?”亲兵的呼唤让他回过神来。李傕整了整衣甲,恢复威严神态:“左右,接管太守府!”

士兵应声而动,迅速控制了这个刚刚经历血雨腥风的地方。

明军士兵训练有素地分散开来,把守各个要道,清点府中财物,收押降卒。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丝混乱,显示出明军严明的军纪。

李傕迈过门槛,目光扫过院中的尸体,不做停留,大步走到府中大厅。

韩遂躺在地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西凉军阀,如今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旁边的十几箱黄金在灯火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却再也不能为他买来生机。这位老谋深算的枭雄,终究没能逃过这一劫。

“收拾干净。”李傕淡淡吩咐,乱世之中,今日荣华富贵,明日就可能身首异处。韩遂如此,当年权势滔天的相国如此,他李傕能得善终,已是万幸。想到这里,他更加坚定了效忠明王的决心。

东方的天际已经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允吾城内的百姓战战兢兢地躲在家中,透过门缝观察着街上来往的明军士兵。他们不知道这座城市的易主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只能默默祈祷战乱早日结束。

城外成公英与李堪肃立一旁,等待着明军的正式接管。

清晨的寒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却吹不散心中的忐忑。他们用旧主的性命、财富,换来了自己的生机与前程。成公英内心复杂,他本是韩遂最信任的谋士,如今却成了背叛者。但乱世之中,生存才是第一要义,他不得不如此选择。

“成公先生,尔说明王会信守承诺乎?”李堪低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不安。

成公英望着越来越近的明王仪仗,轻声道:“明王以信义立世,既然许诺,必不会反悔。只是......”他顿了顿,“今后需谨言慎行,切莫再行差踏错。”

李堪默默点头,握紧了拳头。作为武将,他更担心的是自己在新主麾下的前程。

看着明王越来越近,城外之人抓紧整理衣冠,成公英、李堪更是紧张地检查自己的仪容。

他们知道,这一刻将决定他们的命运。成公英特意换上了一袭干净的文士袍,试图展现自己儒雅的一面;李堪则将铠甲擦拭得锃亮,希望给明王留下一个英武的印象。

“拜见明王。”众人齐声跪拜,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波彦在众将簇拥下缓步而来,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视线在成公英、李堪身上稍作停留,让两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