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王大典过后,明王国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更加忙碌起来。
毕竟,争霸天下的道路充满荆棘,不进则退,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你死我亡的结局。因此,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谨慎对待,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些匆匆赶回宛陵参加称王大典的众臣们,在接受封赏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各自的地方,继续主持军政要事。波彦也没有闲着,他重新审视了边境的防务。
首先,他决定让张辽镇守东郡,曹豹镇守济北,以确保中原边境的安全。
接着,他又调派裴元绍前往河南,加强那里的防守力量。
此外,为了巩固洛阳的防御,与将来一统天下做好准备,波彦还特意命令工部尚书刘晔带领一批工匠前往洛阳,重修这座曾经大汉辉煌的都城。
不仅如此,波彦还对地方官员进行了调整。他将陈宫调任为河南太守,让他负责治理河南,妥善安置好新迁移到河南的百姓,并密切关注曹操与袁绍的动向,以防他们趁机发动攻击。
而弘农郡则继续由武威的段煨与北地的张济驻守,他们将继续与长安进行交易,换取西凉战马。
至于泰山,依然由黄忠负责镇守,以保障徐州安全。
然而,波彦心中始终有一丝担忧,他担心北海、东莱一旦出现变故,甘宁在渔阳的兵马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袁绍的大军围困攻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波彦果断地从琅琊抽调魏延北上,让他镇守昌邑一城,保北海不失,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迅速支援甘宁。
这一日,波彦召集还待在宛陵孙氏旧部的周瑜等人。
“拜见大王!”周瑜等人齐声高呼,然后恭敬地行了个礼。
波彦见状,连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公瑾,德谋,快快免礼!”
待周瑜等人站起身来,波彦从桌上拿起几份尚未用印的封赏文书,递给了他们。
周瑜接过文书,小心翼翼地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他的功绩以及相应的封赏。
他心中顿时明白,明王早就拟定好了这些封赏,只是因为孙吴氏的无知鲁莽,胡乱议论明王与明王后,导致他们都受到了牵连。
不仅如此,就连他们费尽心力保下来的孙策爵位,让孙绍继承的乌程侯,也都被一并削去。如今,他们全家都被贬为庶民,甚至连出仕为官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等周瑜他们看完,波彦接着说道:“这孙吴氏胆大妄为,说话不过脑子,在府中大放厥词,被孤三小子听见,按理孤能将孙府之人处斩。”
“然知晓公瑾尔等与孙氏莫逆,公瑾更是与孙伯符情同手足,且公瑾尔等也为统帅府立下汗马功劳,孤思虑再三,还是饶孙府一命,但不罚又不得服众,只得以公瑾尔等功绩换孙氏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