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徐庶提北迁(2 / 2)

波彦将批复好的名册交还给张毅 ,说道:“子刚,即刻往各地发调令,让这些人速速上任。还有很多百姓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官府为他们分田分地,他们早点到任,地方就能越早稳定下来,百姓们也能越早拿到田地,过上安稳的日子。”

张毅连忙应道:“喏。”

波彦解决完官吏之事后,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众人身上,然后开口问道:“如今袁术已被剿灭,为了早日实现天下一统的大业,今岁该如何行事?诸位可有高见教吾?”

波彦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宽敞的议事厅中回荡,众人皆屏息凝神,思考着如何回答大将军如此重要之问。

过了一会儿,新上任的兵司司长徐庶站了出来,他面色凝重,拱手向波彦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禀明公,袁术既已覆灭,那吾等最大之敌便是冀州的袁绍、河东的曹操以及益州的刘璋。”

“至于其他之人,都不足以对吾等有所威胁,只要灭了这三人,其余之地自然可传檄而定。”

徐庶的话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徐庶稍稍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然而,袁绍、曹操及刘璋都离宛陵较远,明公如继续坐镇江东,对于征战来说并不利。”

“每次调兵都需耗费大量的钱粮,宛陵再也不适合施政屯兵之用。庶斗胆请求明公向北移镇,更有利于明公早日一统天下。”

徐庶说完后,再次向波彦躬身行礼,然后退回原位,等待着波彦的回应。

波彦也明白随着中原到手,宛陵离河北等地就远了,战报来回传送费时费力,调宛陵大营兵马北上极耗钱粮。也是到时候搬家了,选他地作为大本营。

对徐庶问道:“元直以为该移往何处?”

徐庶也是早想好移镇之处,又再次出列:“禀明公,今河南尹被曹操放弃,迁百姓过河往河东去了,这等好事,吾等哪有不要之理,当派遣大军前去河南,驻守各要道险关之地。”

“明公治下数千万之众,迁十万户,五十万人补足河南人口,轻而易举,再修缮洛阳,屯驻大军,明公移镇洛阳,此乃时宜之机,也可用作明公称王之用,做为王都。”

“以明公大军精锐,也不惧曹操、袁绍来犯洛阳。”

“这洛阳为天下之中,也利于明公四处调兵,讨伐曹操、袁绍,雍凉诸侯,到时一统天下也可作为国都。”

“若明公担忧洛阳离曹操等人太近,过于冒险,也可先移镇颍川择其一城,迁宛陵各府各司各衙门前往。”

“也可先行恢复河南,修缮洛阳,待灭了曹操、袁绍,再前往洛阳定都也行。”

波彦听徐庶选的地方,跟他心中想法差不多,他也是有意选择洛阳,这洛阳水陆交通便利,往洛阳调运钱粮消耗不大,还有关东平原为其供养,四面都有关隘守护,敌军不易攻打进来。

只是还有一个顾虑,就是离曹操、袁绍过近,需得屯驻更多兵马来护卫洛阳。就得从南方源源不断运粮北上,供给大军消耗。

也想听听众人看法,对众人问道:“元直提移镇之事,诸位如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