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协东逃(1 / 2)

“报,报,报!”伴随着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冲进了大厅。

他单膝跪地,向波彦行礼,急忙地说道:“启禀大将军,长安城中发生了大乱,皇帝已经逃出长安,正打算返回洛阳!”说罢,他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敬地递到波彦面前。

许褚接过信件,查验一番,才递给波彦。

波彦见状,急忙接过信件,迅速拆开阅读起来。

信中的内容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原来,李傕与郭汜在今年初时,因为一些琐事而产生了内讧,最终反目成仇。

这两人率军在长安城里厮杀起来,整个城池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城中百姓在大乱中也是死伤无数。

而在这关键时刻,汉帝在杨奉、董承等人的协助下,趁着李郭二人不备,成功地逃出了长安,一路朝着弘农郡的方向逃窜。

李郭二人发现皇帝逃走后,都懊悔不已,意识到自己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实在是太愚蠢了。

他们深知,一旦皇帝逃到洛阳,他们手中就失去了皇帝,这个最重要的筹码。

没有了皇帝,他们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以西凉军过去的所作所为,恐怕会遭到天下诸侯的围攻。到那时,他们恐怕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二人放下恩怨,又联合起来率军追击汉帝,欲把刘协抢回长安。一路追杀,杀得护驾队伍人头滚滚,朝廷百官也是死伤无数,可是还是让皇帝给逃了。

波彦将这封来自长安的急信阅完,然后递给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过了一会儿,波彦看着众人,开口问道:“诸君,对于是否要迎回皇帝之事,尔等都有什么要说?”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回荡,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但却没有人立马回答。

众人心中都在思考着迎回皇帝的利弊。这个决定关系到整个天下局势,必须慎重考虑。

终于,兵司司长鲁肃打破了沉默,率先发言道:“明公,依吾之见,迎回皇帝有利有弊。但在吾看来,弊大于利。”

鲁肃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迎回皇帝,可尊天子以令诸侯,借助皇帝的名义来号令天下。然而,如今天下大乱已久,各地诸侯纷纷自立,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皇帝先是被董卓挟持,董卓死后,又落入李傕等人手中。这期间,天下诸侯有谁真正听从过朝廷的诏令?各地诸侯都只顾着自己招兵买马,争夺地盘。”

鲁肃又摇了摇头,感慨地说:“就连袁氏这样世代受大汉恩泽的世家大族,袁术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登基称帝,如今还在平舆做着他的皇帝美梦,逍遥快活。”

“汉室的威严已经荡然无存,朝廷的百官也都被屠戮一空。此时迎回皇帝恐怕并没有什么用处。”

“冀州的袁绍,幽州的公孙瓒,豫州的袁术,兖州吕布刘备之人,益州的刘璋,还有那逃到司隶的曹操,难道会听从皇帝或朝廷之令,交出手中权力与地盘,将来还不是得明公出兵夺回。”

“迎回皇帝不仅需要耗费无数的钱粮来供养,而且这样做还没有好处。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这些钱粮用于多修建几条道路,这样可以造福更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