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彦凝视着陶谦举过头顶的徐州大印。他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步履稳健地走下台阶,伸手接过那象征着权力的大印。
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迟疑和扭捏。大印入手,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整个徐州的重量。
然后,他扶起陶谦,说道:“伯父快快请起,这大印吾收下了。从今往后,徐州便归吾治理,定会一视同仁地对待徐州,绝不会让它再遭受任何劫难。”
波彦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决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接着,他又面向仍跪在地上的徐州众人,朗声道:“诸君请起。今日起,吾等便是同僚,望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徐州,让徐州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波彦的话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坚定,让在场的众人都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和决心。“尊吴侯令,吾等定为吴侯治理好徐州。”徐州众人起身。
波彦笑了起来:“哈哈,诸君皆是大才之人,治理徐州对尔等小事矣。”
“今日不谈政事国事!放松放松,开心开心。多日来的赶路,可真是累了,快让舞姬乐师上来,接着奏乐,接着舞!哈哈哈!”波彦大笑着说道,声音洪亮而爽朗。
众人闻听此言,先是一愣,随即便哄堂大笑起来。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刚刚率领大军到郯县、威风凛凛的吴侯,竟然也有幽默的一面。
然而,正是波彦的玩笑,让众人对波彦的好感倍增。他们觉得吴侯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个极好相处的人主。
于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舞姬们重新出场,乐师则奏响了乐曲。
美酒佳肴、歌舞升平,众人沉浸其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疲惫。不知不觉间,夜已深,宴乐也终于缓缓停下。
众人意犹未尽,但也知晓时候不早了,便纷纷起身,向波彦道别。
随着众人的离去,宴会的喧嚣渐渐散去。
波彦留在陶谦府上休息,刑道荣带人里里外外搜查陶谦府邸一遍,确认无误后,安排人把陶府所有护卫换掉,亲自为波彦站岗守门。
波彦回到房间内休息,想起今日下午到达郯县的场景,笑了笑,他几乎从来没有这样的排场。
这还是一日前收到张辽快马加鞭送来的信,信中言道陶谦有意让出徐州,欲换有能力护住徐州之人担任徐州牧。
希望波彦酌情思虑一二,接手徐州,将徐州收归于治下,踏足中原,拥有徐州,北可上青州,西可进兖豫儿州,南可于丹阳吴郡连成一片,到时可南北夹击九江庐江二郡,轻易可取得二郡。
波彦看完张辽的信后,若有所思地将其递给了贾诩。贾诩接过信件,展开仔细阅读起来。
他的目光在信纸上缓缓移动,逐字逐句地读完之后,贾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明公,”贾诩抬起头,看着波彦说道,“这张辽张文远,确实是个有眼光之人!在豫章与他游玩山水时,与他交谈,就已知晓他善于兵事。”
波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贾诩继续说道:“他一眼就看出了徐州的关键所在,而且说得如此准确,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波彦附和道:“是啊,徐州之地,战略位置重要,得之则可进可退,实在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