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乱世存活下来,已是万幸,荣华富贵皆过往云烟,失去家奴,失去土地,失去钱粮,失去官职皆没有性命重要。
留着性命,以蒯家底蕴,可留下诗书传家,传承不断,后人也可光宗耀祖。这些东西没了就没了。且波彦可能也不会赶尽杀绝。
蒯越突然欲去波彦治下看看。
这次前来寿春,商议结盟之事极其顺利,刚见到袁术一面,就已完成刘使君委托之事,盟约书签好。留余返回襄阳时间还多,蒯越打算去扬州一趟,让自己双眼看看波彦治下如何。
第二日,蒯越带着家丁,从寿春往丹阳而去。
经过多日赶路,进入丹阳,经过关卡,被守关将士盘查无误后放行。
蒯越坐在马车上,一路走走停停,看着农田中不断忙碌的农夫,脸上竟然常常挂着笑容。上前交谈得知,今年有个好收成,除了交给官府的地税和全家口粮,还有结余,打算卖给官府换钱,给家里添置点东西,或给孩子买本书。
还有这些农夫说到,今年官府运来更高产的粮种与他们换粮,官府还派人传授如何耕种与堆肥。
官府还告知,官盐价降了。从十五钱一斤降到十二钱一斤,每年下来全家能从盐抠出不少钱,积攒几年下来能买头牛,帮助耕地。
看着丹阳治下百姓如此对将来充满希望,对波彦如此拥护,蒯越满是震惊,要知丹阳归波彦也没多长时间。
不过得知,波彦给治下百姓分田分地,给他们高产粮种,又让他们吃上便宜盐,也让很多孩子能读上书。也就释然,是个黔民都会拥护波彦。
蒯越也得知,在丹阳,时不时会有会稽郡的新奇事物传来。百姓今年要种的高产粮种,也是从会稽郡运来。盐价能降,也是因会稽运来无数海盐。
最让蒯越久久回不了神的是手中这本薄薄的书籍。纸张泛黄,上面字迹工整,无涂改。没有多少张纸,《汉书》全部被抄录在上面。
蒯越也是聪慧之人,一眼看出这书不是人力抄录,人力不可能抄写出每字每列行距一样,完全一模一样的字,如同印章章印一般。
蒯越想到这里恍然大悟,这书是印出来的,谁能这般巧思绝世,如同用印一般,把书印出来。如此就可源源不断制作出无数书籍。
蒯越不觉明历,这书一出,不出几年,波彦治下将不缺读书人,将会有更多才能之人,给波彦治理一方,给波彦带兵打仗。
更多识文断字与开智的人,充斥各行各业。将助其一臂之力,工匠识文断字后,可更容易制出更轻便更省力的农具,可打造出更精良的武器与攻城器械,还有打造跑得更快的马车牛车。造出给坚固的房屋与城池。
农夫识文断字后,可看懂农书,懂得如何更好的耕种,培育更高产的谷物与瓜果,看得懂官府文书,不易被官吏欺压与欺骗。官吏则不敢欺下瞒上。
行商之人识文断字,则更加精打细算,知晓如何获得更多利润。
蒯越久思,今后还有谁是波彦对手?
一辆马车,蒯越坐在车中,往丹阳宛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