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慢慢过去,三人喝酒结束。
波彦最后起身行礼说道:“伯父,外面如今不太平,还委屈在这太守府再待上几日。伯父早些休息。吾与父亲先回去了。”
波彦父子出了太守府。回到在城内的住宅。
父子二人谈论通过唐瑁向朝廷上书归顺的可能性。
原先在颍川刚刚起义时,朝廷为了快速镇压黄巾,绝对会对黄巾屠杀,大小头目必赶尽杀绝。
可如今形势不一样了。朝廷经过将近半年的黄巾之乱,让众多异族看到机会,朝廷大军在忙于镇压国内叛乱,暂无多余兵力对付他们,于是纷纷起兵,凉州羌人与凉州叛军向关中进军,幽并两州匈奴,鲜卑,乌桓在边境肆虐。荆益两州蛮族叛乱,扬州山越下山劫掠。
各地层出不穷的叛乱接踵而来。大汉朝廷已无太多精力对付这些,开始剿抚并用。
如今通过唐瑁上书,花重金归顺朝廷,换取在会稽休养生息的时间。打造兵甲。训练士卒。
波才对波彦说:“吾这位老友也是极聪明之人。文圭兄 ,听到吾那番话,便明白吾已有归顺朝廷之心。他乘势而上,言帮吾等上书,吾等几十万人归顺朝廷,他当有一大功也,少了陷地之罪。还得平山越精锐,可谓是三利。不过对吾等也是极有好处,这么长时间奔波,众人也是疲惫不堪,也该休息一段时光,养精蓄锐。”
波彦听父亲说完,回他道:“父亲,我也是如此思之,如今大汉朝廷大义还在,起义兵艰难,吾等又无盖压朝廷之实力,需蓄力,等候时机。”
接着又说道:“今日吾等已据会稽全郡,然局势动荡,父亲与左副统帅义回到山阴,吾欲请父亲与左副统帅坐镇山阴,吾带兵巡视一番各县,扫除隐患。”
波才说道:“吾儿考虑周到,只是辛苦吾儿。”
波彦笑着说道:“不辛苦,此乃为家人,必做之事。”
波才欣慰哈哈哈大笑。
第二天。
波才与波彦向太守府而去,找到唐瑁。
唐瑁见到二人笑道:“子能兄,贤侄,上表所书,今早吾已写好,汝父子查阅一番,如无问题,吾即盖上太守印与吾印。”
波才接过帛书阅读完这份上表,递给波彦,波彦看完,并无问题,只说他们父子二人,父子之情极深,父为子之疾从贼,子为父安危也从了贼,如今二人在他规劝下,愿率几十万众归顺朝廷,收兵为农,在会稽开荒耕种求一条活路,为朝廷缴纳更多赋税。也从中遴选精锐,为朝廷平定江东山越之乱,保江东安定。固大汉社稷。
后面也说了他为波彦父子所求官职。波才平越校尉,波彦抚越校尉。
波彦把帛书递回给唐瑁,笑着说道:“伯父好文采,表中真情流露。请伯父用印。”
唐瑁听波彦说所表之书并无问题,取来官印与自己私印,盖好印,装好帛书,做好防泄密封泥。
波彦又问:“伯父,昨日汝所说,为上表能得朝廷许之,需舍重金,可需多少?”
唐瑁思考了一番。说道:“为褪去汝父子贼人之名,又要所求官职,多多益善,吾思之二万金足矣。”
波彦听到需要这么多,也吓了一跳,他们从颍川一路到会稽,除了给陶贞的聘礼外,一路所用,剩下三万多金。如今为了洗清贼名,和求两个官职就要二万金。一下就要他们一半多。
波彦对唐瑁说道:“伯父这是否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