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柔,月朗星疏。
休息了几个时辰,已经沐浴完毕的江流儿,换上一身素袍,舒舒服服的靠在椅子上。
江流儿一边看着上官海棠指导两个初学者下棋,不由想起了远在京城的父亲,也不知道他现在休息了没有。
自从表露心迹后,江灵运就殚精竭虑的开始为他发展势力,本来是吏部尚书,一开这个口子,各方面的人马自然是蜂拥而至。
要不怎么说是亲爹呢。
这种毫无保留的支持,实在让他暖心,
事实证明,有爹的孩子才像个宝。
瞅瞅剧情中的自己那过的是什么日子,不是被利用,就是被群嘲。
还能不能找到比他经历更惨的主角?
不过现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江流儿他们这边已经基本掌控了京城的军队,自从严嵩加入后,前些天不断有官员加入了他们这一边。
照这个速度下去,不用等上几年,京城的要害部门就都在手里了。
大明各地的锦衣卫也在逐步的扩大影响力,慢慢的清查贪官,给军队发军饷。
从各地汇总下来的情报,其中最为显着的一点变化就是大明全境百人以上的叛乱,已经由去年三十多起变成不到二十起,上千人由去年的两次到没有。
这样规模的小起义减少正是贪官污吏逐步被清理,以及各方军队战力回升的影响。
而之所以现在的起义还是不绝,这个就叫归功于明朝太祖流传下来的优良制度了。
明朝太祖除了对皇子皇孙好的出奇,对百姓和百官可以说的上是一视同仁,竭尽所能的压榨他们的每一丝价值。
有些网友说,大明实亡于太祖话是有点严重,但也不是不跟他的制度没有关系。
仅仅是从明朝建立之初,有记载的起义就高达411次,规模几千或一两万人的起义只能算小起义。
起义遍布了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江西,陕西等十几个省份。
哪怕是现在,为了向朝廷交各种杂七杂八的税以及供养百万皇族,百姓的日子也很艰难。
好在,锦衣卫逐步建立强大的威慑力,官僚体系内的贪污受贿也有了顾忌,军队也恢复了一点战斗力,最起码对付不成建制的农民还是没问题的。
要不然指不定哪天,零星的起义就要变成滔天巨浪了。
不过等万三千用丝绸、瓷器为主的物品,从国外带来大量的金银,等到权势足以应对一切危机,江流儿也能着手开始整顿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