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风波渐渐平息,陈默在76号的地位却悄然提升了。
李士群现在更愿意把一些“私事”交给他办。
这天下午,李士群把陈默叫到办公室,扔给他一份名单。
“这些都是和我们有合作的商人。”李士群翘着二郎腿,“以后他们的‘业务’,你来对接。”
陈默接过名单扫了一眼,心里暗暗吃惊。上面不仅有上海滩的富商,还有几个外国公司的买办。76号的关系网,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
“主任放心,我会处理好。”陈默把名单收好。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仔细研究这份名单。这些商人涉及各行各业:药品、棉纱、五金、甚至军火。他们通过76号的关系获取特权,再分给李士群巨额利润。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陈默心想。通过这些人,他可以构建一张全新的情报网。
他首先约见了一个叫赵德明的药品商人。这人在公共租界开药房,暗地里却做着药品走私的买卖。
“陈顾问,久仰久仰。”赵德明一见面就满脸堆笑,“李主任经常提起您,说您是经济专家。”
陈默和他寒暄几句,直接切入正题:“赵老板,听说你最近有一批盘尼西林要出手?”
赵德明脸色微变,压低声音:“陈顾问消息真灵通。不过这批货……有点烫手。”
“在76号这里,没有烫手的货。”陈默淡淡地说,“只要你按规矩来。”
他所谓的“规矩”,就是要把利润的大头交给李士群。但陈默暗中打算,要从这些交易中为组织争取一些急需的药品。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陆续见了名单上的其他商人。他和每个人谈话时都留了个心眼,故意透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内部消息”,观察他们的反应。
有的人一听是76号的人就唯唯诺诺,有的人则想方设法套他的话。陈默都一一记在心里。
这天晚上,他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其中有三个商人似乎彼此认识,而且关系密切。他们做的生意看似不同,实际上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陈默敏锐地察觉到,这三人或许能成为突破口。如果能将他们拉入自己的情报网,不仅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还能为组织争取到更多资源。
他利用在特高课的权限,调阅了这几个商人的档案。果然,他们都是一个叫“华东商会”的成员。这个商会表面上是个普通的商业组织,实际上很可能是个掩护。
陈默没有打草惊蛇。他需要更多证据。
机会很快来了。李士群让他去查一批被扣的走私货物。这批货属于商会的一个成员,是一批紧俏的通讯器材。
在检查货物时,陈默故意留了个破绽。他没有全部没收,而是让一部分货物“意外”流失。他想看看,这些器材最终会流向哪里。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那批流失的通讯器材,出现在了苏北游击区。
陈默心里有数了。这个华东商会,很可能是我方的一个秘密采购渠道。
但他不能直接联系他们。太危险了。他得想个更稳妥的办法。
他决定继续观察,同时暗中给予一些帮助。比如在审批文件时行个方便,或者在搜查前透露点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