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宝在办公室里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地砸碎了几个茶杯,咆哮道:“查!给老子查!到底是哪家报纸敢乱嚼舌根!把写文章的、印报纸的,统统给老子抓起来!”
他当即派出手下的特务,气势汹汹地冲进那几家报馆,强行收缴报纸,殴打编辑记者,甚至试图抓人。然而,这是在租界,报馆背后多少有些关系,洋人巡捕房很快介入,场面一度混乱不堪。最终,虽然抓了几个“闹事”的报贩和小编辑,但影响已然扩散,反而更显得76号做贼心虚,手段粗暴。
特高课那边,佐藤一郎的脸色同样阴沉至极。他不在乎死一个马奎,但他在乎的是帝国的脸面和威慑力!“烛影”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行动,并且每次都能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响,这极大地打击了日伪当局的威信,助长了反抗情绪。
他严令南造云子和吴四宝,必须尽快破获“烛影”案,挽回声誉。
南造云子压力巨大。她翻看着那些报纸,听着外界的风言风语,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了一张无形的网中。“烛影”不仅行动能力超强,还极其擅长利用舆论,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地打在他们的痛处。
她下令加强对所有报馆、印刷所,以及可能传播消息的茶馆、酒楼的监控,试图找到“烛影”可能的信息传递渠道。
与此同时,陈默坐在“经济振兴委员会”的办公室里,悠闲地翻看着手下“无意中”带进来的一份被收缴的报纸残页。上面关于马奎之死的报道已被撕去大半,但残留的字眼依然能看出端倪。
他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冷笑连连。
舆论的力量,有时候比子弹更伤人。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敌人知道,他们的暴行有人看着,他们的走狗不得好死!让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看到,希望还在,反抗永存!
他放下报纸,拿起另一份文件,若无其事地开始批阅。仿佛外面的风波,与他这个只知道赚钱的“财神”毫无关系。
只有偶尔抬眼时,目光扫过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眼底深处才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这场舆论风波,是他精心策划的又一击。它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日伪当局的喉咙上,让他们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他知道,敌人会更加疯狂地反扑。但他无所畏惧。
风雨欲来,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这把藏在暗处的“烛影”,正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