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飞机的押送下,他们被迫降落在西郊的一个日军临时军用机场。飞机刚停稳,一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就围了上来,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
为首的日军少尉操着生硬的中文喝问:你们的,什么的干活?
我们是沪上商报的记者。陈默从容地递上通行证,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这是我们的采访许可文件,正在为杂志拍摄城市风光专题。
少尉仔细检查着文件,鹰隼般的目光在纸面和陈默脸上来回扫视。他又命令士兵彻底搜查机舱,两个日本兵粗暴地翻找着每一个角落。
为什么往西边飞?少尉突然厉声质问,手已经按在了枪套上。
为了取景啊。陈默指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语气轻松自然,您看那边的晨雾和山势,正是我们需要的自然景观素材。他掏出几本事先准备的时尚杂志,就像这些封面照片一样,需要自然景观作为背景。
少尉狐疑地接过杂志翻看,又将信将疑地转向已经吓得说不出话的王机长:你的,说实话!
王机长结结巴巴地回答:是、是的...就是...拍风景...
少尉一挥手,两名带着金属探测器的工兵开始对飞机进行专业搜查。他们用探测器一寸寸地扫描着机舱的每一个部位,连油箱盖都不放过。
时间仿佛凝固了。陈默表面镇定自若,甚至还能保持礼貌性的微笑,但后背的衬衫已经完全被冷汗浸透。虽然暗格设计精巧,但如果对方使用更精密的探测设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日本兵突然指着后座下方的检修舱盖喊道:这里的,有可疑!
王机长闻言直接瘫软在座椅上,脸色惨白如纸。
陈默的心跳骤然加速,耳边嗡嗡作响,仿佛能听到血液冲击鼓膜的声音。
(本章完)
那个日本兵指着座位下的暗格,气氛瞬间凝固。
陈默的手心在冒汗,但脸上还保持着镇定。王机长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默突然笑了。
“哦,那个啊,”他轻松地说,“是应急工具箱。王机长,打开给太君看看。”
王机长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颤抖着手打开暗格,里面果然整齐摆放着一些飞行用的应急工具和零件。
陈默暗中松了口气。这要多亏他前世的知识——知道这种型号的飞机在这个位置都有标准配置的应急工具箱。
日本兵检查了一下,没发现异常,这才跳下飞机。
少尉又盘问了几句,最终挥挥手放行了。
回程的路上,王机长一直擦着冷汗:“陈先生,刚才真是吓死我了。”
“今天的事,还请王机长保密。”陈默又递过去一个信封,“这是额外的酬劳。”
回到市区,陈默立即前往组织的一个秘密联络点。这是一家照相馆的暗室,专门用来处理机密资料。
秦雪宁和一位代号“老徐”的技术专家已经在等着了。
“怎么样?”秦雪宁关切地问。
“有惊无险。”陈默把胶卷递给老徐,“抓紧时间冲洗。”
老徐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以前在德国留学学过摄影和工程。他接过胶卷,立即开始工作。
暗室里弥漫着显影液的特殊气味。陈默和秦雪宁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
“日军巡逻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秦雪宁问。
陈默摇摇头:“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研究所的防空预警系统比我们想的要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