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舰的舱室内,时间仿佛凝固。伊娜紧握着那枚温润的“方舟之钥”碎片,指尖传来的微弱搏动感,如同握着一颗沉睡星辰的心脏。那“守钥人”阿尔法瑞斯残响最后的话语——“警惕‘影裔’……它们……是归墟的触须……潜伏于光暗之隙……”——如同冰冷的楔子,深深钉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脑海,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胜利的余温尚未散去,更庞大、更阴森的阴影已悄然笼罩。
“指挥官,”灵漪族感应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颤抖,他依旧闭着眼睛,全力感知着残留的精神痕迹,“‘守钥人’的意念彻底消散了,但……这里还残留着一种极其隐晦的‘窥视感’,非常古老,非常……冰冷。与归墟的暴虐毁灭不同,这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渗透与记录。”
伊娜眼神一凛,立刻下令:“全舰最高级别静默警戒!启动所有反侦测、反预言协议!扫描周边虚空,寻找任何异常空间波动或能量残留!”
命令瞬间传递下去,突击舰以及外围护卫的小型舰只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各种探测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细致地梳理着周围每一寸空间。然而,除了“终末之巢”爆炸后残留的能量乱流和碎片尘埃,探测系统一无所获。
“报告,未发现可见威胁或异常能量源。”
“灵漪共振网也未捕捉到明显的恶意思维波动。”
听着部下们的回报,伊娜的眉头锁得更紧。没有发现,并不意味着安全。“影裔”……潜伏于光暗之隙……这描述本身就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未知。
“先将这个结构整体封存,运回‘守望者号’最高安全级别的实验室。”伊娜沉声道,目光再次扫过那空荡荡的舱室和其内古老的纹路,“所有接触过此结构的人员,包括我,立即进行最高标准的净化与隔离检查,尤其是灵魂层面和精神海的筛查。”
她深知,面对一个能被“守钥人”如此郑重警告,且与归墟关联的未知存在,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回收工作迅速而谨慎地进行。梭形结构被专用的力场束缚装置整体包裹,由重兵护送,运往“守望者号”。伊娜则与联合小队成员一起,直接进入了设立在突击舰上的临时净化隔离室。
星萤族的秩序之光、灵漪族的纯净灵漪、岩心族提供的稳定地脉辐射……多种净化手段交织,仔细涤荡着他们身体和灵魂可能沾染的任何一丝异种能量或印记。过程持续了数个小时,直到确认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异常,伊娜才稍微松了口气,但心底的那根弦却始终紧绷着。
回到“守望者号”时,已是战斗结束后的第八个标准时。庞大的舰队依旧停留在战场边缘,进行着细致的清理和休整。牺牲者的遗骸和身份标识被尽可能收集,整齐地安放在临时设置的英灵殿中,等待日后返回各自母星隆重安葬。悲伤的气氛依旧浓郁,但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坚韧,正在幸存者之间默默传递。
舰桥核心会议室,光线柔和。伊娜、渊汐,以及凝实了许多的紫月魂影,围坐在中央。那枚“方舟之钥”碎片被放置在一个特制的、由多重能量场和物理隔绝层保护的分析仪中,悬浮在桌面之上,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微光。
“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了,” 一位星萤族资深研究员的全息投影正在汇报,他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困惑,“这枚碎片……其物质构成完全未知,不属于我们数据库内任何已知元素或合金。它内部蕴含的能量层级极高,但性质极其稳定内敛,其能量签名……与我们在混沌屏障上观测到的‘太初之光’,有约7.3%的相似性!”
7.3%!这个数字让在场三人都心中一震!太初之光,那是维系混沌屏障、封印其后黑暗的根本力量,是宇宙最古老、最本源的秩序之光的一种体现。这枚碎片,竟然与之同源?
“更重要的是,”研究员继续道,“它似乎是一个……钥匙,或者说,一个权限认证器。我们尝试用极微弱的星萤秩序能量解触它,它产生了明显的共鸣反应,并且释放出了一段极其复杂、加密程度超乎想象的数据流。这段数据流……我们目前完全无法解读,其信息密度和结构复杂度,远超我们现有的任何科技水平。”
“能确定它指向什么吗?或者说,‘方舟’指的是什么?” 伊娜追问。
研究员摇了摇头:“无法确定。数据流本身不包含任何直接的位置或定义信息。但根据‘守钥人’提到的‘碎片’一词,我们推测,这可能只是完整‘钥匙’的一部分,需要集齐所有碎片,才能解锁最终的信息,定位所谓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