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疑故人来?(2 / 2)

彼时大安殿的龙椅上,忽必烈看着走进来的青年男子,胡子一歪,颇有意味。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赵砚行礼:“见过可汗。”

“你舍得出现了?”

赵砚作懵懂:“什么?”

“三年都不曾有你的消息,还以为你签了我的合约,收了我的首笔款项过后,就卷款跑了?”

赵砚笑笑: “不敢,我是躲起来了。”

“躲哪了?为何要躲?”

“三年前太过硝烟,我怕烧着自己,自是漂泊四海,隐居深林,藏起来了。”

“是吗?”

忽必烈嗤鼻一笑,起身下殿,边走边端详着赵砚。

文天祥就义不久,忽必烈就收到了赵砚的请书,说已在江西建好坟墓,要将文天祥的忠骨,埋葬在自家的青山之下。

整篇请书洋洋洒洒,字字泣血,句句感人肺腑,都把忽必烈看心痛了。

他虽杀了文天祥,总归敬佩文天祥,更是可惜文天祥,所以尊重人物本身,将遗体运回了他的江西家乡。

文天祥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其实早就戳破了忽必烈这个粗糙汉子坚硬的外壳,到了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刚好赵砚在江西建坟了,便就做了这样一个顺水人情,然后将消息散布天下,顺便收收人心。

而后,赵砚又上书,要进宫求见,打着履行三年前生意的名义。

忽必烈本就因为凌枝在战场出现的事,起疑赵砚的身份。

加之在临安就怀疑过,赵砚就是那个神秘男子,和这三年来赵砚的消声匿迹,怀疑赵砚得很,便就同意了。

但是他设置了重重关卡。

三天前,他宣赵砚觐见,第一步是把人关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不给吃不给睡,也不提问。

到第二天的赵砚已经明显疲惫,忽必烈再把人带走,关押在一间猛兽笼里,并放出圈养的猛兽。

他不会让赵砚死,但会让赵砚不死也残。

不过结局有点出乎意料,他低估了宋人的武术,在安排好的时间内,赵砚在猛兽的撕咬中拼搏,没有到残废的地步。

就是总归血肉之躯,赵砚的身上窟窿无数。

忽必烈的目的不是要赵砚的命,而是为了探出真相。

于是趁着人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命兵马司紧急审理:

一、 赵砚这三年去哪了?

二、 他跟四川的长宁军有什么关系?

三、 他是怎么跟凌枝分开的?

审理的过程中,赵砚的回答滴水不漏,兵马司多次给他上了刑具。

最终也没有审出什么来,待在最后一次使用刑具时,暗中观察的忽必烈,命人对赵砚的左臂进行刮骨。

宋国早灭了,神秘男子已经不重要。

赵砚的左臂经过鹤顶红的腐蚀,也根本没了证据。

但忽必烈就是看他的左臂不顺眼。

于是不管真真假假,忽必烈都是对赵砚采用了刮骨这个最极端、最残忍、又可以翻篇了的做法。

多次伤害,最终赵砚晕了过去。

到昨日醒来,他已经经过太医抢救,并用蒙古特有的神药红伤散止痛,和接筋续骨。

休息到今日,才是正式召见。

忽必烈站在赵砚面前,视线扫了下他被衣服遮住的浑身的伤,再定于他的眸。

赵砚微微噙着笑,波澜不惊。

忽必烈一下子翘了胡子,他如此加害赵砚,赵砚的眼光却更加有棱,背胛更加有负,摄人心魄。

孤身闯他元廷,过五关斩六将,相比以往,似乎更加猖狂了。

还是那个他喜欢的砚公子啊。